最近,一段特朗普在私人籌款會上對普京“24小時內轟炸莫斯科”的錄音被CNN曝光,震動了全球。
當時,特朗普為競選拉票曾發話:“如果俄羅斯再侵略,就直接讓美國炸平莫斯科!”同時,他還聲稱普京“差不多年信了10%”。
本以為這種咄咄逼人的威脅能嚇退俄方,沒想到消息剛曝光第二天,克里姆林宮就交出了“回敬”:俄軍對烏克蘭發起了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空襲行動。
根據俄防部通報,這次空襲動用了728架自殺式無人機和13枚巡航導彈,包括“匕首”高超音速導彈,對烏軍的機場、彈藥庫和前線指揮所展開集中打擊。
鄰國波蘭的戰機都被迫升空戒備,生怕這股子“余波”波及境內。幾小時后,烏克蘭境內不止是基輔,連盧茨克、日托米爾等地都拉響了防空警報。
事實上,俄軍這次的打法帶有明顯“以炸還炸”意味:先用無人機消耗烏軍的防空彈藥和電子對抗系統,再用高超音速導彈予以致命一擊。
有軍事分析指出,烏克蘭每天大約需要攔截數百架來襲無人機和導彈,彈藥消耗速度已經是常態前線的五倍,西方所謂的“持續援助”遠遠趕不上消耗速度。
對于烏克蘭來說,兵力告急已經不是什么秘密。俄軍攻勢猛烈,6月一個月里烏軍傷亡就超過4萬人,前線訓練有素的部隊大幅縮水,不得不臨時征召18至60歲的民眾,甚至連沒經過系統訓練的女大學生都被推上戰場。
許多新兵領完槍握不穩,只能靠喝酒壯膽,再加之彈藥不足,很多連基本的掩體都沒法構筑,就被架到外頭頂風冒雨“盯哨”。
不僅如此,彈藥和坦克同樣捉襟見肘。俄軍工廠年產數千枚戰斧巡航導彈和數千架自殺式無人機,反觀烏克蘭本土生產線年產能連30%消耗都補不上,剩下全部靠北約輸血。而美國是什么態度呢?誰也說不明白。
其實,只要看看特朗普那段錄音和之后的舉動,就可以看出他對烏克蘭的關注度,常常隨著自己的政治需要來回擺動。
錄音曝光時,他還在電視上說,“對普京很不滿意”,隔天就又給烏克蘭加碼援助,結果過幾周又轉而抱怨北約不給錢、抱怨歐盟拖后腿。真正把重磅武器送到前線還要靠烏克蘭自己去“討價還價”。
俄羅斯這邊則穩扎穩打,既不被西方的花拳繡腿嚇住,也不急于就此停火。
普京的算盤很清楚:打一場消耗戰,把烏克蘭打到無力掙扎,再以談判桌為籌碼,索取領土、安全等條件上的讓步。對于俄軍來說,已經控制了盧甘斯克、頓巴斯大部分地區,下一步只要再拿下幾個戰略交通樞紐,就能徹底割裂烏軍的后勤線。
現在,烏克蘭還能靠什么續命?一方面是靠西方持續輸血,另一方面企圖在外交上拉大國平衡,也在悄悄和中國斡旋,希望和中方合作換取第三方調停。
但中方顯然不會輕易介入武器供應,更傾向于用和平談判的方式解決沖突。澤連斯基若想再拉中國上陣,就得提出更實質的對話框架,而不是“一邊倒”地向西方示好、又一邊拿中企開刀,只會讓烏方“戰至最后一人”成為現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