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在匯聚全球食品工業頂尖力量的“上海國際食品加工與包裝機械展覽會”上,一個來自山西杏花村的“清香”身影,以唯一登臺演講的中國白酒企業身份,吸引了遠超預期的目光。山西新晉商酒莊集團汾杏酒廠股份有限公司沒有復述古老傳說,而是用一款面向女性市場的“玫瑰汾”和一套融合非遺與AI的“智造”體系,向世界遞出了一張關于中國白酒現代性的新名片。
唯一發聲者:汾杏為何能脫穎而出?
在充斥著精密機械、自動化生產線和全球食品巨頭的展廳里,汾杏的展位仿佛一個靜謐的東方文化驛站。它不僅是2500余家參展商中唯一的中國白酒身影,更是唯一站上演講臺,向超過12萬專業觀眾闡述中國白酒未來的代表。當“食品科技×文化價值”成為展會主旋律,汾杏酒廠副總經理、品牌部總經理賈俊麗女士的登臺,本身就構成了一個強烈的信號:中國白酒,特別是清香型白酒,正主動尋求融入國際飲品生態圈。賈俊麗在演講中指出,清香型白酒以其“純凈透明、入口綿柔、回味甘甜”的天然特性,具備成為國際溝通“橋梁”的潛質,“清香,不止是風味,更是一種文化語言”。汾杏的脫穎而出,正是源于其對這一“橋梁”角色的精準把握和率先發聲的勇氣。
玫瑰與微醺:一瓶酒如何聚焦女性消費?
展臺前最引人駐足的,莫過于那款名為“28°玫瑰汾”的新品。它一亮相,便吸引了眾多觀眾,特別是女性專業買手和行業人士的目光。這并非偶然。28°的低度設計,天然玫瑰香氣的融入,以及延續汾杏一貫東方美學的精致包裝,精準地呼應了當下全球飲品消費的一個顯著趨勢:輕負擔、悅己感和對生活美學的追求。汾杏顯然深諳此道。賈俊麗在現場的闡述清晰地傳達了這一戰略目標:“白酒不應只是男性社交的專屬語言,女性也應有屬于自己的飲酒表達。”28°玫瑰汾的發布,正是汾杏“傳統技藝+現代審美”理念的具象化呈現,它試圖在經典清香風味之上,疊加一層更輕盈、更浪漫的情感共鳴,回應“悅己飲酒”和“微醺生活”的新興生活方式。
非遺工藝到AI智釀:藏在杏花村里的智造革命
汾杏吸引國際目光的,遠不止于一款新品。其展臺背后所代表的“智造”升級,同樣令技術導向的展會觀眾側目。這家源自山西汾陽杏花村的企業,其根基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地缸發酵”工藝。但汾杏的講述并未止步于傳統,它將物聯網、人工智能等現代工業技術深度融入這一古老技藝。從原料篩選的精準把控,到釀造發酵過程的智能監控,再到灌裝檢測、倉儲流通的全鏈路智能體系。更引人注目的是其“數智化+綠色化”雙轉型戰略:在提升釀造效率與品質穩定性的同時,積極采用綠色能源和環保包裝,致力于全流程的可持續發展。這不僅是工藝的突破,更向國際舞臺展示了中國白酒在智能制造領域的扎實探索與成果。
清香的航海時代:汾杏的“出海”新航標
在全球飲品消費結構加速向“低度、健康、天然”轉向的風口下,汾杏此次高調亮相上海國際食品展,無疑釋放了明確的戰略信號:加速“清香出海”。這并非簡單的產品出口,而是一條“文化出海+產品創新”雙軌并進的路徑。從頻頻現身國際大型展會,到推出符合全球口味趨勢的酒體,再到強調女性消費話語權和倡導獨特的東方飲酒哲學,汾杏正試圖打破中國白酒“內向型市場”的傳統刻板印象。正如賈俊麗所強調的:“真正的國際化不是產品出國,而是讓文化被理解、風味被喜愛、品牌被信任。”汾杏的嘗試,正是以“清香”為通用語言,以科技為品質背書,以文化為情感紐帶,開啟一場中國白酒與世界市場的深度對話。
從杏花村的古老酒坊,到上海灘的國際展臺,汾杏的這趟旅程,承載的不僅是一瓶酒的風味傳遞。它更像是一枚探針,以“清香”為媒,用一杯低度酒、一段融合古今的智造故事、一種擁抱多元的文化姿態,探索著世界對中國白酒的認知邊界,并嘗試撬開那扇厚重的大門。這場發生在上海展會上的“清香突圍”,能否成為中國白酒走向世界的新范本?時間會給出答案,但汾杏的嘗試,無疑已讓世界展商和觀眾,對中國白酒的另一種可能性,產生了好奇與回望。
(責編 閆珊 楊瀅 助編 劉靜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