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吉林市龍潭區人民檢察院就轄區內部分學校未履行強制報告義務、未建立未成年人防性侵工作機制及教職員工管理制度等問題,召開行政公益訴訟訴前檢察聽證會。此次聽證會不僅是一次司法監督實踐,更是最高檢“檢察聽證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度融合”課題的基層調研實踐,通過傳統文化與法治精神的交融,探索未成年人保護新路徑。
聽證會上,案件承辦人嚴格遵循法定程序詳細介紹案情,指出部分學校存在的未落實強制報告制度、防性侵機制缺失、教職員工管理松散等問題,并援引《未成年人保護法》《未成年人學校保護規定》等法律法規,強調教育部門的監管職責。檢察機關提出,學校既是傳授知識的場所,更是踐行“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傳統美德的搖籃,若因制度疏漏導致未成年人受害,既背離法律要求,也有違“師者仁心”的千年師道。
此次聽證會創新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引發深層倫理思考。主持人引用孟子“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闡釋未成年人保護的仁愛內核,以“教不嚴師之惰”古訓強調教育者的監護責任,指出現代學校保護與古代“師道”傳統一脈相承。針對校方未履行強制報告義務的行為,檢察官強調:“防微杜漸不能止于紙面,教育者當以‘養正于蒙’為己任。”同時,檢察機關提出下一步將實施“雙講”普法計劃,面向教職工強化強制報告、防性侵機制等制度宣傳,面向學生開展自我保護和犯罪預防教育,讓司法保護與學校保護深度融合,推動實現“養正于蒙”的教育理想。
會上,教育局代表表示將全面排查轄區學校制度漏洞,限期整改;學校負責人承諾完善教職工行為準則,建立“發現—報告—干預”全流程機制。三名人民監督員從強化督導、文化育人等社會監督角度建言,呼吁家庭、學校、司法三方協同,讓“仁愛”傳統與現代法治共同織就防護網。聽證會達成共識:教育部門在未來工作中將把“防微杜漸”從紙面落實到行動,構建“家庭-學校-司法”協同保護網。
本次聽證會通過法律監督與文化反思的雙重視角,彰顯了檢察機關“以訴前聽證促依法履職”的司法擔當,喚起了教育系統對傳統師道倫理的回歸。下一步,龍潭區檢察院將持續跟蹤監督整改,同時積極探索傳統文化智慧賦能現代法治,推動教育部門將“防微杜漸”轉化為行動,讓校園真正成為守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凈土。
吉林日報全媒體記者 丁美佳
圖片來源:龍潭區人民檢察院
責編 張添奧
二審 丁美佳
終審 李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