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需要嚴格控制血糖的朋友,不僅需要格外注重自身的飲食以及生活習慣,一些其他的控糖細節,也是不能忽視的。而人體血糖的升降,往往與多種因素息息相關,并且最近的一項研究又在這方面有了新的發現,即睡前的3件小事,可能影響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水平,希望大家能引起注意。
1.晚飯吃得晚影響胰島功能
褪黑素是人體在晚上或者光線比較昏暗弱的環境下,會自動大量分泌出來的一種激素,它的主要“任務”就是幫助人體完成對睡眠-覺醒周期的調整。而國外一所醫院的心血管專家卻在研究中發現,人們進食的時間與褪黑素以及胰島素的分泌,都存在諸多關聯。
在實驗中,以兩組人群作為對此,一組進食晚餐的時間控制在睡前4小時,而另一組則控制在睡前1小時。最后的實驗結果表明,晚飯時間更晚的那一組,其體內的褪黑激素血清水平要高出另外一組人群的3.5倍。也就是說,人們進食晚餐的時間越晚,體內的胰島素水平就會越低,而血糖水平就會變得更高。
2.早上吃土豆、晚上吃蔬菜更有利于血糖穩定
哈爾濱一所醫科大學的學者,就4642例糖尿病患者進行了觀察研究,據最終的研究數據顯示,對于糖尿病人來說,早餐時攝入土豆等淀粉類的蔬菜,而在晚餐時,適量多攝入一些深色蔬菜以及牛奶,能幫助自身更好地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并且更有利于長壽。
這主要是因為,胰島素的分泌、肝臟以及其鄰近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往往具有一定的生物規律,在上午時,胰島素分泌以及組織胰島敏感性,通常會處于較高的水平,并且從白天到晚上,會呈現逐漸降低的趨勢。
而土豆等淀粉類蔬菜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比較高,所以,在早上適量多攝入一些碳水化合物,會更符合這一生物規律,更有利于實現對人體葡萄糖水平的控制。除此之外,人體腸道內的微生物具有晝夜節律,其所產生的短鏈脂肪酸細菌,通常在夜間會有更高的相對豐度,所以,人們在晚餐時攝入更多的深色蔬菜,往往會與該類細菌的數量節律保持一致,進而使其生成更多的短鏈脂肪酸,以加速人體的營養代謝過程。
3.睡覺開燈會增加胰島素抵抗
美國西北大學曾有研究人員發表了相關論文,并表示,人們睡覺時,長期開燈,會使自身的心血管功能受到損傷,并且會加重胰島素抵抗。研究人員在此前對20名健康人進行了對比研究,并將其分為兩組,一組保持在燈光照射的環境下睡覺,而一組則沒有。
結果表明,人體在光亮環境下睡覺時,身體會進入一個警戒狀態,此時,人體的心率會加快,心臟壓力也會增加,若長期如此,會使得心臟的健康代謝出現紊亂。而且,光照下睡覺后的實驗參與者,在第二天早晨,會出現胰島素抵抗增加的情況。對此,研究人員提出了相關建議,如果大家必須要開燈睡覺,那么最好使燈光的昏暗程度靠近地板;并且不要選擇白色或藍色的夜燈。
【本圖文由“軒轅島”新媒體獨家原創出品,作者子一,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復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