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報道,英國與法國簽署《諾斯伍德宣言》,首次明確協調核威懾力量,并計劃在俄烏停火后向烏克蘭派遣5萬兵力。這一協議標志著歐洲安全格局的重大調整,也讓持續三年的俄烏沖突迎來新的變量。
英法此次合作的核心是核威懾協調機制。根據協議,兩國將成立由法國總統府和英國內閣辦公室領導的核指導小組,負責協調核威懾行動。任何威脅英法核心利益的行為,都可能觸發兩國核力量的聯合回應。這是歐洲僅有的兩個核武器國家首次在核戰略層面達成實質性合作,旨在應對美國對歐洲安全承諾的不確定性。數據顯示,英法軍事預算合計占歐洲總量的40%,兩國國防開支將在未來幾年提升至GDP的3.5%,相當于每年增加超過200億歐元。這種投入力度不僅為核合作提供物質基礎,也凸顯其在歐洲防務中的主導地位。
馬克龍(資料圖)
在軍事部署方面,英法提出的5萬兵力援烏計劃引發廣泛關注。英國首相斯塔默稱,這支部隊將在停火后負責保障烏克蘭制空權、海域安全和陸軍重建。不過,這一計劃面臨現實挑戰。此前英國曾提議組建6.5萬人的部隊,但歐洲國家普遍表示難以湊齊,連2.5萬人都需“通力合作”。波蘭、西班牙等國明確拒絕派兵,愛沙尼亞和芬蘭擔心削弱自身邊境防御。更關鍵的是,俄羅斯明確反對任何外國軍隊進入烏克蘭,警告此舉將引發北約與俄方直接沖突。這種強硬立場讓停火后的部署計劃充滿變數。
特朗普政府的介入進一步復雜化局勢。特朗普近期不僅恢復對烏軍援,還透露將通過北約框架向烏克蘭提供武器,費用由北約“100%支付”。他在私人場合曾威脅普京,稱若俄軍進攻烏克蘭就“轟炸莫斯科”,盡管俄方稱此類言論“毫無意義”,但仍引發國際社會對局勢升級的擔憂。這種“極限施壓”策略與特朗普此前推動俄烏停火的立場形成鮮明對比,反映出其對俄烏政策的調整——從急于抽身到試圖通過軍事手段重塑談判籌碼。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正將部分對烏援助轉為有償軍售,試圖通過北約分攤成本,這與英法推動的歐洲防務自主形成微妙互動。
特朗普(資料圖)
國際社會對英法動向反應不一。北約秘書長呂特對英法合作表示支持,稱其“強化了歐洲支柱”。但德國總理默茨在訪英期間強調,歐洲防務合作需保持對美協調,暗示對過度依賴英法的擔憂。波蘭等東歐國家則更關注自身安全,波蘭國防開支已達GDP的3.9%,并計劃進一步提升至4.9%,遠超北約標準。這種分歧折射出歐洲在安全戰略上的深層矛盾:一方面希望減少對美依賴,另一方面又難以擺脫跨大西洋安全框架的束縛。
從戰略層面看,英法協議是歐洲應對美國政策波動的重要舉措。特朗普政府此前要求北約成員國將軍費提升至GDP的5%,并頻繁以關稅政策施壓歐洲。英法通過核合作和軍事投入,試圖打造“對美免疫力”,同時在俄烏問題上爭奪話語權。然而,這種合作能否持久仍存疑。歷史上英法在漁業權、移民等問題上矛盾頻發,此次協議能否化解結構性分歧尚待觀察。更重要的是,歐洲國家在援烏問題上的立場分化,可能削弱英法計劃的實際效力。
特朗普(資料圖)
這場圍繞烏克蘭的博弈,本質上是大國戰略利益的碰撞。英法試圖通過軍事存在鞏固歐洲安全主導權,特朗普政府則在利用俄烏沖突重塑北約責任分攤機制,而俄羅斯始終將烏克蘭視為核心安全關切。當5萬兵力的數字在國際輿論場發酵時,真正的挑戰在于如何平衡各方利益,避免局勢滑向不可控的深淵。畢竟,任何軍事部署都可能成為沖突升級的導火索,而核威懾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更讓這場博弈充滿風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