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后,陳賡因為身患心肌梗塞,身體已經大不如從前,盡管他一直堅持要求待在工作崗位上。
但在毛主席的嚴令下,陳賡只能卸任了原本擔任的一切職務,到上海進行休養,當時上海市委將陳賡安排在丁香花園居住。
也就是在這里,離世前的陳賡與家人留下了最后的一張合影,當時的陳賡因為疾病折磨,整個人的氣色已經十分不好。
但面對攝像頭,他還是保持著標志性的微笑,讓人感受到發自內心的樂觀精神。
在陳賡的左右兩側,分別是他的三個兒子和一個女兒,以及他的妻子傅涯,而就在這張照片留世的一年以后,陳賡因病離世。
那么,在生命的最后關頭,陳賡都在做些什么?得知他去世的消息,與之奮戰一生的戰友們又是何反應?
一 因病退居二線
陳賡是在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的,單從入黨的資歷來看,比彭德懷還要久遠。
入黨的兩年之后,陳賡進入國共兩黨共同創辦的黃埔軍校進行學習,自此走上軍事生涯。
在陳賡短暫的58年生命中,先后參加了北伐、南昌起義、長征、抗日戰爭,以及后來的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
毫不夸張地說,陳賡參與了新中國成立前后的所有對內和對外戰爭。
因為這些戰爭經歷,給陳賡造成了不可逆轉的身體損傷。
在1957年,陳賡陪同彭德懷訪問蘇聯回國之后,就因為心臟不舒服而產生昏厥。
經過醫院的緊急搶救,陳賡撿回來一條命,但在此之后就因為心肌梗塞而影響到了正常生活。
當時的陳賡并未將這點疾病放在心中,面對家人的關心,陳賡還對他們說道,打了一輩子仗都沒什么事,還會絆倒在這點病上不成。
出院之后的陳賡依舊活躍在黨內的各種事務中,一直到1959年的時候,陳賡的病情再次惡化,在日常工作過程中,開始出現間歇性的心臟問題。
彭德懷與陳賡關系相交莫逆,再加上當時是陳賡的上司,在知道這些事情之后,就以國防部的名義起草了一份文件。
大致內容是,因為陳賡的身體健康不好,國防部建議暫停他的工作,讓陳賡退居二線養病,否則就是對革命同志的不負責任。
陳賡當時不僅是解放軍的總參謀長,還兼任著哈軍工院長的職務,他知道換別人擔任自己的工作,在短時間內很難處理好這些問題。
因此上就跑到彭老總面前,要求彭德懷撤銷這份文件,讓自己繼續工作。
彭德懷面對這位戰友的請求,沒有任何猶豫的就拒絕了,還讓陳賡安心養病,等身體沒事了再回來。
陳賡對此很不甘心,就跑去找自己的老上級周總理求情,兩人在黃埔軍校的時候就已經認識了,在中央特科的時候,陳賡還是周總理的部下,因此上關系十分要好。
二 到上海療養
周總理本身是贊同彭德懷的建議的,但面對陳賡的苦苦哀求,又沒辦法當作沒看見,索性就直接報告給了毛主席,讓主席做決定。
毛主席的意見和彭德懷是一致的,并且好言勸道,陳賡是對國家不可或缺的大才,但現在黨和國家需要他養好身體,只有身體養好了,才能為國盡忠,為人民服務。
這件事情隨著毛主席的拍板就被做了決定,陳賡自此卸任一切職務,回家安心養病。
然而剛回家沒多久,陳賡就因為第二次大面積心梗而被送往醫院搶救,這次的病情更加兇險,差一點就沒救回來。
從醫院回家休養的時候,北京正值冬天,氣溫十分寒冷,不利于陳賡的養病和恢復。
陳賡有老部下在上海地區工作,在得知這件事后,他向中央寫信提出建議,想要陳賡到上海居住,那里的環境比起北京要溫暖許多。
但當時中央專門負責首長醫療健康的保障委員會卻提出了相反意見,他們害怕這中間的距離太長,長時間的旅途容易導致病情惡化。
可陳賡一聽到老部下的邀請,心立刻就飛到了上海,在北京的眾多戰友都忙碌在工作崗位上,他也想趁著這個機會南下看看,與當年的老部下們敘一敘友情。
最后在陳賡的堅持下,妻子傅涯和秘書警衛等人一起南下,最后住進了上海市委安排的丁香花園。
丁香花園始建于1862年,是美國建筑師羅杰斯設計的,后來晚清重臣李鴻章將這座莊園買下,用來安頓自己的小妾,因為院子里開滿了紫色的丁香花,所以取名為丁香花園。
丁香花園內有一棟二層小洋樓,這里就是陳賡和家人的居住場所。
平時吃完飯之后,陳賡會在傅涯的陪同下在花園內走一走,為了避免驚動上海市委,陳賡的外出次數并不多。
而文章開頭提到那張珍貴照片,就是在閑暇的時間,陳賡身旁的工作人員為他一家人拍下的。
因為交友廣泛,自從陳賡住進丁香花園,社會各界前來拜訪的人士就絡繹不絕。
但傅涯和陳賡的秘書知道因為病情的影響,陳賡不能見太多的人,必須靜養,所以就將很多的拜訪者拒之門外。
當時的國家副主席宋慶齡也在上海居住,在得知陳賡來到上海之后,特意寫了一封信讓人交給陳賡,信中除了問候陳賡的病情,就是宋慶齡邀請他們一家來宋公館游玩。
但當時的陳賡因為身體原因無法參加,再加上那個時間段正好是孫中山先生逝世的36周年紀念日,陳賡就讓人定做了一個花籃,送到宋慶齡居住的地方。
三 生命的最后一刻
到1961年初的時候,陳賡的心臟病更加嚴重,但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陳賡收到了一個讓自己十分高興的文件。
這份文件是上海警備區副司令發來的,內容是中央軍委下發的一個通知,要求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以上將領,都要根據自己的革命戰爭經歷,寫一篇作戰經驗總結。
原本中央是不想驚動陳賡的,知道他身體不好,可這位上海警備區副司令不知道其中來歷,只知道陳賡在上海,就好心的派人送了一份過去。
這讓已經好久沒工作的陳賡興奮起來,最開始是陳賡口述,讓秘書文字記錄的。
但等陳賡看過秘書記的東西,總覺得跟自己要表達的內容相差甚遠,索性最后就不顧病情,一個人在書桌前面寫了起來。
這份工作對于當時的許多將領來說并不是什么難事,但對于陳賡的病情卻是雪上加霜的存在。
從1961年3月7日開始,陳賡寫作《作戰經驗總結》,但整本書的內容還沒有完成,陳賡就在3月16日去世,終年58歲。
當時陳賡在丁香花園病發的時候,粟裕就住在他的隔壁,聽到喊聲急匆匆跑來,可當時已經為時已晚,粟?;加蓄^疼病,因為受到刺激,短時間內癱在那里無法動彈。
同樣的,周總理在得知陳賡去世的消息后,將自己一個人關進屋子內痛哭。
而毛主席在得知因病離世后,同樣語氣悲痛的對身邊工作人員講道:“你們不曉得他....他才58歲啊,不該這么早死!”
1961年3月25日,中央為陳賡舉行了隆重的公祭大會,在追悼會結束后,陳賡的骨灰被安放在八寶山革命公墓第一室,接受社會各界人士的吊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