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余種蓮花競相盛放 徐國亮攝
大江網/大江新聞客戶端訊全媒體記者楊文超報道:黃金國、玉堂金馬、泰皇、紫色灑金……正值盛夏,500余種蓮花競相盛放在廣昌縣蓮花科技博覽園內,讓人感覺仿佛來到了蓮花的海洋,引得不少游客拍照打卡。但這座國家AAA級旅游景區的魅力遠不止于此,這片蓮海深處藏著中國白蓮產業的“基因密碼”。
漫步在博覽園內,蓮文化展廳、愛蓮廣場、記事碑、景墻、荷韻亭、荷風橋、曲橋等景點錯落有致,處處彰顯著濃厚的蓮文化氣息。“我們這里不僅僅能夠讓大家欣賞蓮花之美,更重要的是了解蓮花的‘前世今生’。”博覽園相關負責人鄒東旺介紹,該園于2009年建成,占地面積180畝,以白蓮科研為主題,集白蓮科研、良種繁育、科普教育、蓮文化展示、旅游觀光等五個功能為一體。
據介紹,廣昌當地白蓮始種于唐朝儀鳳年間,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蓮不過廣昌不香!”廣昌所產白蓮色白、粒大、味甘、清香、營養豐富、藥用廣泛,自古以來也被稱為“貢蓮”。然而,“貢蓮”的傳承也并非一帆風順,在過去,產量低、病害難防治等問題,曾一度是廣昌白蓮產業發展壯大的一大掣肘。
面對困境,廣昌人將目光投向科技。早在1984年,廣昌縣就成立了全國第一家蓮子專門研究機構,為當地白蓮產業升級按下快進鍵。
科研創新為廣昌白蓮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自20世紀90年代起,廣昌已開展六次白蓮航天搭載太空誘變育種研究,培育出“太空蓮”系列良種。依靠“太空蓮”,近年來廣昌白蓮種植面積穩定在11萬畝左右,干白蓮年產量9000噸、產值8.3億元,種植面積與產量均居全國縣級榜首。那么,“太空蓮”究竟有何神奇之處,能讓廣昌白蓮實現如此大的突破呢?
工作人員對太空蓮進行科研 曾恒貴攝
“普通蓮花開三茬,通過航天誘變的‘太空蓮’能開五茬。‘太空蓮36號’畝產從常規蓮種的七八十斤躍升到兩百斤,增產120%以上。而‘太空66號’是從‘太空蓮36號’的自然雜交群體中選育而成的,每粒蓮子可達4至5克,產量較‘太空蓮36號’提高10%左右。”科研人員介紹說,“太空育種不僅提高了產量,也提升了蓮子的品質。目前,廣昌縣當地農民種植的太空蓮藕種除供應本地蓮田外,還大量外銷到湖北、湖南、安徽、河南等國內白蓮產區。”
如今,全國有八成白蓮產區選用了廣昌縣的蓮種,成為我國子蓮主栽品種,廣昌縣蓮花科技博覽園不僅被中國航天育種研究中心授予江西廣昌白蓮航天育種示范基地,同時也是廣昌白蓮專家工作站、“十三五”“十四五”國家特色蔬菜產業體系綜合試驗站、江西廣昌白蓮科技小院等科研平臺的主要試驗基地。
“我們博覽園還在蓮的分子育種、土肥栽培、病蟲害防控等方面開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許多進展。”鄒東旺說。為推動白蓮產業科技創新,廣昌縣還打造了白蓮產業發展中心、白蓮科技小院等科創平臺,并聯合科研機構、高校、企業成立白蓮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推動白蓮產業產品研發與技術改造升級。此外,廣昌還聯合國內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11家單位開展產學研用合作攻關,合作項目18個,并引進中國工程院院士鄒學校領銜廣昌白蓮專家工作站。
蓮香氤氳中,千年蓮鄉完成了從“貢蓮”到“太空蓮”的蛻變,這朵穿越過宇宙星塵的蓮花蘊藏著廣昌白蓮從傳統農業向科技種植躍遷的“基因密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