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韓聯社報道,當地時間7月13日,韓軍情報部門披露,朝鮮近幾年向俄羅斯發送了2萬8000多個炮彈集裝箱,以152毫米口徑炮彈為準,供貨量已有1200萬枚左右。
過去三年多的消耗戰中,俄軍炮彈庫存持續告急,而朝鮮的援助相當于為其注入“強心劑”。
這些152毫米口徑炮彈適配俄軍主流火炮,能直接用于前線壓制烏軍陣地。
韓情報部門指出,炮彈運輸采用“化整為零”的集裝箱模式,避開了西方監控,顯示朝俄軍事合作的隱蔽性與執行力。
但這種援助也暗藏風險。西方媒體此前猜測朝鮮可能尋求俄軍事技術或糧食作為交換,而金正恩“無條件支持俄羅斯”的表態,意味著朝方暫時未提要求,這反而讓俄羅斯在道義與戰略上更難抽身。
一旦戰局不利,朝鮮的“無條件支持”可能成為俄方不得不回應的“人情債”。
拉夫羅夫的行程耐人尋味。
7月11日,他在吉隆坡參加東盟外長會后直飛平壤,向金正恩轉達普京口信,鞏固軍援共識;13日即抵華,除出席上合組織外長會外,更重要的任務被認為是“向中國交底”。
此時上合組織外長會恰逢印度外長蘇杰生可能到訪——這是2020年中印邊境沖突后其首次訪華,中俄印三方外長會面,或涉及對俄烏局勢的協調。
對俄羅斯而言,向中國“交底”有現實必要。
當前普京政府面臨雙重壓力:國內戰場需要持續火力支援,而歐美制裁正步步緊逼。
拉夫羅夫訪華,可能會通報俄方的戰略規劃,也可能希望中國在能源、經濟等領域提供更多支持,對沖西方壓力。
特朗普政府的“重要聲明”預告引發高度關注。
美媒分析,美國可能實施的“全球石油禁運”堪稱狠招——禁止任何國家購買俄油,制裁停靠俄油船的港口。
這對依賴能源出口的俄羅斯打擊巨大,盡管中、印等主要買家或難以被完全制裁,但短期內仍會沖擊俄財政與國際能源市場。
歐洲的動作同樣激進。多國計劃集資從美國采購武器援烏,而英法已確認組建5萬人聯軍,在?;鸷笕腭v烏克蘭。
這是西方首次直接派兵介入,不僅將提升烏軍戰力,更可能使沖突升級為“代理人戰爭”與“直接對抗”的模糊地帶,讓俄軍面臨“雙線應對”的困境。
目前的俄烏局勢可以說是來到了關鍵節點,而拉夫羅夫此時來中國,除了“交底”之外,或許還包括普京對戰爭走向的判斷、對?;饤l件的設想,以及應對歐美施壓的策略
而在這場大國博弈中,中國的態度與行動,或將成為影響局勢走向的關鍵變量。
畢竟,持續的戰爭沒有贏家,唯有對話才能找到破局之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