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新疆烏魯木齊7月14日電 7月13日秦腔傳統劇目《游西湖》在烏魯木齊新中劇院精彩演出。
演員謝幕。鞠秀琦攝
《游西湖》以李慧娘與裴瑞卿的愛情悲劇展開,展現了忠貞、正義、勇于反抗的主題。李慧娘與裴瑞卿紅梅定情、玉佩相約,卻因賈似道的貪欲、強勢落得陰陽相隔。李慧娘雖是柔弱女子,但為了正義選擇抗爭,將心中不甘與悲憤化為勇氣和力量最終大鬧賈府、嚴懲奸相。
來到劇場的大多都是老年人,其中一位老戲迷表示,作為戲迷他最喜歡的就是秦腔,《游西湖》中的噴火情節十分吸引他,這已經是第二次來看這幕劇了。
“吹火”絕技。鞠秀琦攝
《游西湖》絕技紛呈。白袖翩翩舞出哀怨,“慢臥魚”深刻展現李慧娘心中悲痛萬分,不甘就如此含冤而死;“吹火”,烈焰隨悲憤之情噴發,點燃復仇火種的同時也點燃了觀眾的激情,搭配時而細膩婉轉時而高亢激昂的唱腔,展現視覺和聽覺的雙重盛宴;裴生甩發,掙扎、驚恐、慌亂交織在一起,沒有一句唱詞,卻能將觀眾一同拉入緊張的氛圍中。
白袖舞。鞠秀琦攝
現場觀眾說道:“我老家是甘肅的,受到父母的影響對戲曲產生了一些興趣。戲曲作為傳統文化對文化傳播的影響還是很大的,秦腔的唱腔、表演在我看來還是很容易接受的。如果有機會,下次還會來看!”
秦腔《游西湖》不僅僅是一部動人的愛情悲劇,更是一座承載著豐富歷史底蘊與民族精神的文化豐碑。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不管是劇本、唱腔還是表演都凝聚著戲曲文化獨特的智慧,每一次精彩呈現,都是對珍貴文化遺產的傳承和宣揚。其中蘊含著的崇尚真善美、反抗惡勢力的道德追求和堅韌不屈的民族性格跨越時空,以歌舞為媒介與觀眾產生精神共鳴。
本次在烏魯木齊新中劇院的演出,將源自中原腹地的秦腔經典,帶到祖國西北邊陲,讓觀眾近距離感受中華戲曲藝術的博大精深,也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增強文化認同、貫徹“文化潤疆”的重要舉措。這部古老的劇作,在新的時代和地域背景下,煥發出文化的嶄新生命力。
(中國日報記者 毛衛華|鞠秀琦)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