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我,淘好片,刷好劇
二戰(zhàn)、德國、猶太人,有了這三個標簽,當然是關于大屠殺和救援的故事。
這類片子最著名的當屬《辛德勒名單》,凸顯了人性的慈悲和戰(zhàn)爭的殘酷。
這部《反抗軍》走的這個路子:滅絕不是來自屠殺,而是來自放棄,放棄了對自己生命的主宰。
我很奇怪,為什么波蘭猶太人的故事,需要美國導演來拍攝?
查詢愛德華·茲威克的資料,這才發(fā)現(xiàn),1989年,他執(zhí)導《光榮戰(zhàn)役》(豆瓣8.1分);1994年,執(zhí)導《燃情歲月》(豆瓣8.8分);1999年,執(zhí)導《莎翁情史》(豆瓣7.3分);2003年,自編自導《最后的武士》(豆瓣7.9分);2006年,執(zhí)導《血鉆》(豆瓣8.7分)。
美國導演愛德華·茲威克,他是猶太裔,一切已釋然。
《反抗軍》根據(jù)一樁發(fā)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期的真實故事改編而來,講述了一個猶太家庭從集中營艱難逃出之后,加入前蘇聯(lián)的反法西斯游擊隊參加戰(zhàn)斗的故事。
德軍入侵波蘭,對猶太人的大屠殺開始。比爾斯基三兄弟在父母被殺后,逃到了蘇波邊境的白俄羅斯大森林。
在這里,他們遇到了其他猶太幸存者,比爾斯基承擔起帶領大家求生的責任。
故事才剛剛開始,在這片無法之地、荒蠻的森林、老弱婦孺與強悍戰(zhàn)士混雜的原始部落,人性的黑暗面一個接一個涌現(xiàn)。
強壯的人,依仗暴力獨占食物。
盲目的仇恨,又讓兄弟之間大打出手。
更可悲的是,當比爾斯基兄弟前去救援被困的猶太人時,猶太首領提出的條件。
猶太人是聰明的,無論在哪里都能扎根,都能營造出相對安逸的生活。
也正是這種安逸,讓這個民族失去了獨立自強的人格,失去了獨立面對困苦的精神,直到厄運降臨。
(納粹集中營真實場景)
猶太人領袖的生存智慧是這樣的:“他們會殺掉我們中一些人,但是不可能會把我們?nèi)珰⒐狻?/strong>
二戰(zhàn)時期,在德國納 粹種 族主義的大肆侵掠之下,絕大多數(shù)猶太人,都是待宰的羔羊。
印象中,面對德國侵略者,慘叫,是猶太人唯一的權利與自由。
在這部電影中,終于看到了猶太人的血性,他們不再是沉默的溫順的羔羊,他們變成了一群不屈的斗士。
不僅為活著而戰(zhàn),他們更為猶太人的自由和尊嚴而戰(zhàn)!
前面說到,絕大多數(shù)猶太人,在遭遇德國侵略者的凌虐時,像一只溫順的羔羊。抱歉,這不是鄙視猶太人,而是二戰(zhàn)時期的普遍現(xiàn)象。在德國戰(zhàn)車瘋狂輾壓之下,歐洲國家的投降時間表如下:
盧森堡,幾乎未經(jīng)抵抗,直接投降。
丹麥,戰(zhàn)斗4小時,舉手投降。
荷蘭,戰(zhàn)斗4天,舉手投降。
南斯拉夫,戰(zhàn)斗11天,舉手投降。
波蘭,戰(zhàn)斗36天,舉手投降。
希臘,戰(zhàn)斗56天,舉手投降。
挪威,戰(zhàn)斗63天,舉手投降。
法國,在歐洲多年稱雄,結果只堅持了40天,舉手投降。
而當時的猶太人,甚至沒有自己的祖國,雜居在各個國家中,歷史上從來都是勢單力薄的弱小民族,他們中的絕大多數(shù)人,也許早已認為,做什么都是徒勞的,無法改變結果,只好逆來順受。
反抗軍
導演: 愛德華·茲威克
主演: 丹尼爾·克雷格 / 列維·施瑞博爾
豆瓣:7.1
看更多精彩影評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