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一聲,38歲的章某倒在了東莞的工地上。
胸痛,大汗,瞬間失去意識。工友們慌了神,七手八腳把他抬上車,直奔醫院。
急診室里,診斷結果像一記重錘:主動脈夾層。
醫生語氣凝重:“這病兇險,死亡率超過七成!必須馬上手術,耽誤不得?!?他催促章某辦住院,趕緊聯系家屬。
章某卻沉默了。
半晌,他擠出幾個字:“不治了…回老家?!?/strong>
聲音很低,透著絕望。
醫生急了:“開什么玩笑!這病拖不起,路上就可能沒命!”
再三追問,這個沉默的漢子才道出苦衷。
手術費幾十萬,對他如同天文數字。
家里老小都指著他這點工資,積蓄?根本沒有。他不想治病拖垮全家,寧愿自己扛。
“農村醫保能報不少,自費大概五萬多?!贬t生試圖給他希望。
可五萬多塊,對章某來說,依然是座翻不過去的大山。
他搖搖頭,眼神黯淡。
情況緊急。接診醫生立刻上報給科室郭主任。
“救人要緊!手術立刻安排!”郭主任沒有絲毫猶豫,“錢不夠?我先墊上!”他當場掏出手機,微信轉了整整3萬元給章某。
“安心治病,手術成功率很高!”同時,醫院報了警,請警方幫忙尋找章某的家人。
這筆救命錢,還有郭主任斬釘截鐵的話,讓章某冰冷的心暖了。
他終于點頭同意手術。
手術很成功,幾天后,病床上的章某臉色紅潤起來,他握著醫生的手,一遍遍說著謝謝。
郭主任自掏腰包救人的故事傳開,贏得一片贊譽。
這樣的醫者仁心,溫暖如光。
然而,感動之余,一個更沉重的問題浮現出來:章某的幸運,能復制嗎?
下一次,下一個人,還能遇到掏錢的“郭主任”嗎?
章某的遭遇,戳破了一個殘酷的現實。
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病,足以輕易壓垮一個普通家庭。
幾十萬的手術費,即便醫保報銷了大頭,剩下的自費部分,對許多像章某這樣的打工者來說,依然是難以承受之重。
救命,不該是一場豪賭,賭的是能不能遇上好心人。
醫保是基礎保障網。
但現實是,一些關鍵的救命藥、進口器材,可能不在報銷目錄里。
自費部分,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郭主任的三萬塊救了章某,可這終究是個人善舉。
它能解一人之急,卻解不了千萬個“章某”的困局。
我們不能總是指望醫生掏腰包來兜底。
真正的安全感,需要更牢固的制度保障。
章某的故事,戳中了一個痛點:普通人怕病,更怕看不起病。
怎么解決?得讓醫保更“扛得住”。
救命的貴藥,能不能多報銷點?報銷比例,能不能再高點?
實在困難的,有沒有專門的救命錢兜底?
核心就一條:別讓“錢”字,成了壓垮病人的大山。
也有人提商業保險。
對,它有用,能報醫保不報的部分。
但說到底,它只是補充。得有錢買、看得懂條款才行。
最根本的,還是得靠國家把基礎醫保這張網扎牢、編密。
郭主任掏錢,是大善,值得敬。
但我們不能總指望好心人掏腰包救命。
得讓這份好心,變成推動改變的力。
讓更多“章某”,在生死關頭,敢去看病,看得起病。
救命,不該賭運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