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比奧如愿在東盟外長會上見到王毅外長,對華表態稱中美可以合作,然而不到24小時。美國迅速翻臉不認人,要求日澳交底:“一旦臺海爆發沖突,你們要怎么做?”顯然,美國是要日澳站隊。
中美外長在會談中釋放了一些積極信號,美國國務卿魯比奧在上任將近半年后,終于與中國外長王毅展開面對面交流。外界普遍認為這場會談比預期順利,魯比奧更是口風一變,強調中美在氣候變化、經貿、反恐等方面可以合作,姿態上有了一些“松動”。
然而就在會談結束不到24小時,美副防長科爾比便火速與日本、澳大利亞的官員進行了閉門磋商。會議核心內容直截了當——若中美在臺海爆發沖突,美國希望日本和澳大利亞提前“交底”:你們會不會協助美軍介入?簡單說,就是要這兩個亞太盟友提前表態、選邊站隊,別到了關鍵時刻又想做“和事佬”或“吃瓜群眾”。
這個舉動把臺海問題從“可能的風險”變成了“迫在眉睫的選擇題”。美國的行動,幾乎是明牌宣戰:不僅自己要準備,盟友也必須綁上戰車。
然而日本這次并沒有立刻回應美國的請求。近幾年來,從安倍政府到岸田政府,日本在臺海問題上跳得很高,不僅頻頻炒作“中國威脅論”,還不斷加強與臺灣地區的官方往來,甚至讓部分日本政客公開叫囂“臺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
但風頭一轉,石破茂政府卻沒了當初的“沖勁”。原因其實很現實:他們不想為美國火中取栗。
日本雖然在軍事上高調,但真要動手,它承擔的后果遠比美國大。日本地理上離臺海太近,解放軍任何反擊都可能在數小時內落到日本本土。而且,日本憲法雖早已在安保問題上松動,但國內民眾對日本介入臺海協防美國非常不愿意。
其次,日本經濟如今也壓力山大,尤其是特朗普已經對日展開經濟施壓。石破茂政府清楚,美國可以輕易利用貿易和稅收打壓日本,所以他們必須尋找新的經濟支點來抗衡美國的影響力。而中國,作為日本最大的貿易伙伴,無疑是最重要的一個選項。如果在臺海問題上公然站隊美國,意味著日本要放棄大量與中國的經濟利益,這筆賬,東京很清楚。
再者,日本的算盤其實是借中美對抗來“漁翁得利”。他們炒作臺海問題、制造緊張氣氛,是為了引導中美在西太平洋繼續對抗,日本可以趁機擴大軍力、提升地區話語權。但真到了真刀真槍的時刻,日本絕對不想成為第一批開火的國家。
相比日本的“左右逢源”,澳大利亞的選擇更容易理解——他們干脆不回應美國的“交底”要求,理由也很直接:中國是他們最大的貿易伙伴。
現任總理阿爾巴尼斯的政府,本身就對美國的極端政策極為警惕。在澳大利亞5月的大選中,主張“親美抗中”的反對派領袖達頓,徹底失敗。達頓不僅試圖復刻特朗普的口號“讓澳大利亞再次偉大”,還鼓吹裁員、削減預算、放棄中國市場、軍事優先。結果選民用選票狠狠打了他的臉,連他自己的議會席位都沒保住。這也直接說明,澳大利亞主流社會并不愿意卷入中美沖突,更不愿在臺海問題上替美國沖鋒陷陣。
阿爾巴尼斯政府明白一個道理:在當前的全球經濟形勢下,任何脫鉤中國的行為都是對澳大利亞經濟自殺式打擊。無論是礦產出口、農產品、教育還是旅游,中國市場對澳大利亞的重要性遠超美國的“安全承諾”。
此外,澳大利亞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它可以更“超然”。不像日本被夾在第一島鏈中間,澳大利亞即便表面模糊,也不會立刻成為解放軍的打擊對象。他們有更多戰略回旋余地,所以更傾向于保持中立、避免正面選邊。
從日本和澳大利亞的反應來看,美國在亞太的盟友體系,表面看起來緊密,實際上裂痕已經在擴大。
美國一直試圖建立所謂“印太小北約”,把日、韓、澳、印等國擰成一股繩,共同圍堵中國。但問題在于,這些國家的國家利益并不一致,經濟結構、地緣安全、內政環境千差萬別。一旦真的需要“出兵”或者“承擔風險”,每個國家都會開始計算成本得失。
而這恰恰是美國最擔心的事情。美方深知,在真正的沖突面前,沒有國家會輕易替別人打仗。美國需要提前測試“忠誠度”,一旦有人臨陣脫逃,整個圍華體系就可能轟然倒塌。
相比美國“逼盟友表態”的急躁,中國的應對顯得更加穩健。就在中美外長會談后不久,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馬不停蹄訪問中國,出席上合組織外長會。這不僅是鞏固中俄戰略合作的表現,更是對美國“拉攏俄遏制中”企圖的直接回應。
歐洲近期一系列動作也讓中國看清了形勢:特朗普重拾對烏軍援,歐洲各國也迅速響應,表示要向烏克蘭增兵增援。而這背后其實是歐美陣營加快在地緣博弈上的集結。因此,中國必須在東線穩住俄羅斯,在西線穩定周邊國家,確保一旦中美關系再度緊張,不會陷入被動。
在經濟上,中國也在通過強化與亞非拉國家的合作來構建更廣泛的“反脫鉤”網絡,以減少對歐美的依賴。而對臺海問題,中國更堅持“自己事務自己解決”的原則,不容許任何外部勢力插手干預。
美國這次“剛談完就攤牌”,表明美國不是在謀求和平,而是在做最壞打算。通過不斷施壓盟友、測試忠誠度,美國想為可能的臺海沖突做好所有“預演”。
但問題是,日澳不傻,他們有自己的算盤,不可能完全聽命于華盛頓。日本和澳大利亞的“模糊回應”,其實已經給了答案:誰都不想成為炮灰。
接下來局勢怎么發展,仍要看中美博弈的節奏是否持續升級。可以肯定的是,隨著臺海議題熱度不斷升高,亞太的安全局勢也將更加緊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