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不愛吃酸菜魚,太二最受傷
酸菜魚這道曾火遍大江南北的國民菜,如今正遭遇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打開社交平臺,吐槽聲此起彼伏:“現(xiàn)在的酸菜魚怎么吃都不對味”“人均百元就吃幾片魚,剩下全是酸菜”“魚腥味重得下不了筷”……而在這場消費降溫中,以“酸菜比魚好吃”為賣點的太二酸菜魚,恐怕是最受傷的那一個。作為從區(qū)域小店成長為品類巨頭的代表,太二的發(fā)展軌跡恰好折射出酸菜魚賽道的興衰沉浮。
從“反常識”出道到萬店夢:太二的狂飆之路
2015年,太二在廣州天河城開出第一家店時,沒人能想到這個帶著“中二”氣質的品牌會改寫酸菜魚歷史。彼時酸菜魚還是家常菜館里的“配角”,太二卻敢主打“一人食小份制”,用黑紅撞色的極簡裝修、“不拼桌、不外賣、不接待四人以上”的奇葩規(guī)則,硬生生造出了“網(wǎng)紅基因”。
2018年被九毛九集團收購后,太二進入擴張快車道:2019年門店數(shù)突破300家,2021年突破500家,2023年直逼800家,成為酸菜魚賽道當之無愧的“帶頭大哥”。其殺手锏是標準化供應鏈——老壇酸菜統(tǒng)一發(fā)酵、鱸魚規(guī)格嚴格管控、湯底配方固定,甚至連服務員的話術都有統(tǒng)一腳本。這種“去廚師化”模式,讓太二用五年時間走完了傳統(tǒng)餐飲十年的路。 巔峰時期,太二單店日均翻臺率能達到6次,客單價穩(wěn)居120元以上,貢獻了母公司九毛九超70%的營收。
那時消費者為了打卡,甘愿忍受排隊兩小時、米飯收費6元的“傲嬌”,畢竟“能吃到太二”本身就是社交貨幣。
“暴利”標簽撕不掉,消費者用腳投票
“別說太二,外邊的酸菜魚都暴利。”小紅書用戶“小羅說創(chuàng)業(yè)”的吐槽,精準戳中了太二的命門。一份招牌酸菜魚標價108元,端上來只見表層鋪著約20片魚片,底下全是酸菜、豆芽和粉絲。
這種“魚片薄如蟬翼、價格厚如城墻”的套路,在大家花錢越來越算細賬的當下,越發(fā)像道菜譜里的敗筆。
從前食客愿意為“打卡網(wǎng)紅店”的儀式感多掏幾十塊,如今拿起菜單先算“每口魚值幾毛錢”。數(shù)據(jù)不會說謊:2024年太二的翻臺率從巔峰時的每天6輪跌到2.5輪,有些門店午市時段竟能空出半壁江山,連服務員都比食客多。人均消費也悄悄縮水,從2023年的75元滑到71元,到了第四季度,內(nèi)地門店更是跌到66元——相當于每桌少點了一份芥末蝦球。
當“花小錢辦大事”成了餐飲消費的新暗號,太二這套“高價撐場面”的玩法,就像穿錯了季節(jié)的外套,怎么看都不合時宜。
魚的品質滑坡,招牌食材守不住了
“現(xiàn)在的魚不知道怎么了,好腥好難吃。”食材品質的下滑,比價格爭議更傷品牌。太二曾承諾“鱸魚現(xiàn)殺現(xiàn)片”,但隨著門店擴張到800多家,供應鏈根本跟不上需求。
老食客的味覺不會騙人:“以前的魚片滑嫩彈牙,現(xiàn)在吃起來像泡過藥水,腥味蓋過酸菜的香味。”更讓人心涼的是,太二曾掛在嘴邊的“老壇子酸菜”也沒了魂。工業(yè)化流水線跑起來后,酸菜的發(fā)酵香淡得像兌了水,反倒飄著股塑料壇子的怪味。當魚不鮮、菜不香,那句“酸菜比魚好吃”的口號,聽著就像句自嘲的玩笑。
數(shù)據(jù)也藏不住真相:2024年太二同店銷售額掉了18.8%。這流失的客流里,不少是被那口變了味的魚片和酸菜,生生“勸退”的回頭客。
同質化困局+創(chuàng)新停滯
更尷尬的是,太二的口味創(chuàng)新幾乎停滯。從2015年到2024年,除了新增藤椒、番茄兩種口味,酸菜魚本身毫無突破。反觀火鍋、燒烤賽道,每年都有“奶茶鍋底”“淄博小餅”等新玩法,而酸菜魚始終停留在“酸辣+酸菜”的老套路上。當一道菜失去“嘗鮮”價值,被冷落也就成了必然。2024 - 2025年,隨著市場上各類新餐飲概念不斷涌現(xiàn),太二的市場關注度被進一步稀釋,翻臺率等數(shù)據(jù)持續(xù)走低就是直觀體現(xiàn)。
“傲嬌”變“矯情”,規(guī)則反成絆腳石
太二的“個性”曾是加分項,如今反倒成了把食客往外推的門檻。“不接待四人以上”的規(guī)則,讓家庭聚餐、朋友小聚直接繞道;曾經(jīng)死磕“拒絕外賣”的倔強,在大家習慣“手機點單坐等投喂”的時代里,顯得像個不合時宜的老古董,好不容易2023年松口開通外賣,還得湊夠200元才肯送;連茶水都要掃碼自助,美其名曰“減少接觸”,實則降低了服務體驗。
有消費者吐槽:“花100多塊吃頓飯,還要自己倒茶、自己盛飯,感覺像在食堂打飯,還沒食堂實惠。”當餐飲市場從“為網(wǎng)紅打卡買單”變成“實實在在圖方便”,太二這些透著“傲嬌”的規(guī)矩,就從“特立獨行”變成了“花錢受氣”。 2024年,太二終于悄悄松了口:多人座位加了,部分奇葩規(guī)則撤了。這轉身雖有點狼狽,卻也明明白白告訴大家——那些曾經(jīng)引以為傲的“個性”,早就成了生意路上的絆腳石。
從現(xiàn)象級網(wǎng)紅跌落到爭議漩渦,太二的掙扎其實是整個酸菜魚賽道的一面鏡子。當“人人愛嗦酸菜魚”的紅利期過去,光靠耍酷營銷和高價套路,注定走不長遠。
太二若想把食客重新拉回餐桌,或許該翻翻創(chuàng)業(yè)時的賬本——大家愛的從來不是“不接待四人”的傲嬌,也不是掃碼倒茶的儀式感,而是那口滑嫩到彈牙的魚片,和酸得恰到好處、能配三碗米飯的老壇酸菜。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