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引言
房地產行業又爆大瓜了?
如今的房地產圈,前30強房企里近七成已經暴雷,老板失聯套現跑路,已經成了這個行業標配戲碼。
只是大家沒想到,這家集團去年營收還超過1500億元,到了今年,前掌門人就要套現跑路了!
一、綠城崩塌,熟悉的劇本
2025年5月,香港機場,綠城中國前董事長張亞東在飛往加拿大的登機口被攔下。
至于是被勸返還是被帶走接受調查,目前還尚無官方明確信息。
那么綠城集團是不是出了什么問題呢?
2018年,張亞東接手綠城后,立馬著手扭轉綠城“慢工出細活”的方針,高調喊出了高周轉的口號。
所謂高周轉,就是快速拿地、快速蓋樓、快速賣房,用滾動的資金撐起規模擴張。
自從空降綠城之后,張亞東直接要求項目周期要從兩年直接砍到一年。
在那個房地產企業對高周轉趨之若鶩的年代,這個空降來的領導的主張的確很有效。
自張亞東入主綠城后,這套模式讓綠城的銷售額在3年里翻了一倍,沖到了3509億元。
但是賬本的另一面已經千瘡百孔了。
銷售額翻一番的同時,負債同步飆升到3943億元,比總銷售額還高。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2022年之后,“三道紅線”已落實許久,當整個市場早就已經降溫時,綠城卻還在瘋狂拿地。
最典型的就是上海徐匯的地王項目,高價拿地后遇上了房價下行,光是這類項目,就形成了500億的問題資產。
賣出去賺不到錢,捂著又占壓資金,食之無肉棄之可惜。
就在綠城資金鏈繃緊的時候,張亞東的操作則是有些不對勁了。
他聯合第二大股東九龍倉,一步步稀釋了大股東中交集團的股權,把綠城的優質資產悄悄轉移到自己能控制的渠道,價格還低得離譜。
直到辭職前,他本人通過股票套現了2478萬港元,不少資金更是通過境外賬戶悄悄轉了出去。
從這開始,綠城潰敗的信號,其實早就藏不住了。
2025年2月開始,綠城的核心團隊中的關鍵人物接連失聯,電話不接、信息也不回。
直到張亞東自己拖著行李箱走向飛往加拿大的航班被攔下,才終于是撕下綠城的“體面”。
二、三高、崩潰與逃逸
放眼整個房地產行業,與其感慨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不如說三高模式會平等地懲罰每一個曾熱衷于它房企。
試問,恒大、祥生這些曾經的房企巨頭,哪一個不是栽在高負債、高杠桿、高周轉這三高模式上?
負債動輒千億起步,靠著借新還舊維持運轉,一旦市場有任何風吹草動,資金鏈立刻斷裂。
2019年,房企的平均毛利率還有24.7%,到了2024年已經跌到13.1%。
賺錢越來越難,但還債的壓力一點沒減,這種剪刀差最終把一大批房企逼到絕境。
除了模式本身的問題,監管的滯后也讓這個漏洞被越撕越大。
比如綠城的大股東中交集團,名義上控股卻管不住實際運營,這種控股不控權的混改盲區,讓高管有了騰挪資本的空間。
更隱蔽的是套現渠道,通過金交所發行的票據、大宗交易等方式,高管們可以神不知鬼不覺地把錢轉移出去。
等監管反應過來時,錢可能已經跑到海外去了。
至于資本外逃的路徑,行業里也早就有了成熟的經驗。
先把家屬送到新加坡、加拿大這些地方,比如有的房企高管提前讓妻兒移居新加坡,然后自己通過香港、新加坡這些中轉站轉移資金,操作手法和早年一些資本案件高度相似。
張亞東選擇從香港機場跑路,不過是走了一條別人踩過的老路。
7月初,中紀委發文痛批國企“逃逸式辭職”現象,雖并未直接點名,但從時間節點上也足以說明問題了。
三、這個殘局,誰來收拾?
人尚且能卷錢跑路,但是留給行業的余震是消除不掉的。
2024年,房企信用債違約規模超過6000億,投資者幾乎再也不敢碰房企的債券。
購房者也變得極度謹慎,大家寧愿多花錢買現房,也不敢碰期房,導致期房銷售占比直接跌破30%。
而這又反過來加劇了房企的資金困境,房子賣不動,回款變慢,還債更難了。
上游的建筑商更是苦不堪言。
黑龍江有家建筑企業,光是被房企拖欠的工程款就有75億,企業資金鏈斷裂,工人工資發不出,工地只能停工。
而下游的購房者更慘,全國有超過10萬的家庭買了期房,現在面臨著房子爛尾、首付打水漂的風險,半輩子的積蓄可能就此蒸發。
當潮水退去時,裸泳者終將被沖上海灘,當監管利劍落下時,權力與資本的畸形共生體必將現形。
張亞東和綠城的慘淡收場,與其說是個人野心的破滅,不如說是中國房地產從野蠻生長轉向規范發展的一個縮影。
未來,如何建起更嚴的監管體系,堵住資本外逃的漏洞,讓行業回歸居住本質,或許才是真正能收拾好殘局并以絕后患的方法。
信息來源:
法經網 2025-07-03 中交集團易帥,綠城前董事長機場被“勸返”
杭州日報 2025-03-27 綠城董事會主席辭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