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月前那場聲勢浩大的"拯救儀式",如今看來更像是一場精心設計的資本游戲。2025年5月,當黎巴嫩電動汽車公司EV Electra高調宣布以6億美元收購高合汽車時,外界都以為這家瀕臨破產的中國新勢力終于等來了"白衣騎士"。然而現實卻給了所有人一記響亮的耳光——承諾的救命錢至今分文未到,連最基本的合作保證金都未支付。
這場融資鬧劇的最新進展是:EV Electra創始人Jihad Mohammad以"債權人支持函格式不符"為由拒絕付款。但據接近談判的知情人士透露,這很可能只是一個拖延的借口。更令人擔憂的是,高合汽車的現金流已經見底,若這筆資金繼續"跳票",等待它的或許只有破產清算這一條路。
從神壇到谷底:高合的五年沉浮錄
時間回到2019年,彼時的高合汽車可謂風光無限。背靠華人運通這棵大樹,首款車型HiPhi X以最高80萬元的售價直接對標特斯拉,創始人丁磊更是豪言要"重新定義豪華電動車"。當時的媒體報道中,"中國特斯拉"、"科技豪華標桿"等溢美之詞不絕于耳。
然而表面的光鮮難掩內在的危機。2023年,高合全年銷量不足5000輛,還不及頭部新勢力一個月的銷量。更致命的是,其單車成本居高不下,賣一輛虧一輛的商業模式難以為繼。2024年初,隨著母公司華人運通228億元債務壓頂,高合不得不宣布全面停產。
揭開"救世主"的真面目
EV Electra這個突然冒出來的"救世主",其背景經不起推敲。公開資料顯示,這家自稱"阿拉伯世界首家電動車企"的公司,至今沒有一款量產車型。其官網展示的所謂概念車,被業內人士一眼認出是抄襲十年前的豐田設計。
更可疑的是該公司的融資方式。據了解,EV Electra正在通過發行加密貨幣募集資金,這種操作在正規車企中極為罕見。多位投資界人士表示,這種融資模式風險極高,很可能是"龐氏騙局"的新變種。
高合為何會病急亂投醫?
分析人士指出,高合選擇與EV Electra合作實屬無奈之舉。在尋求傳統車企收購未果后,又遭遇地方政府救助力度有限,走投無路之下才接受了這份充滿風險的"救命協議"。
"這反映出二線新勢力面臨的共同困境。"某券商汽車分析師表示,"當資本熱潮退去,那些沒有核心技術、又無法實現自我造血的企業,只能飲鴆止渴。"
目前,高合汽車的命運仍然懸而未決。有消息稱,鹽城國資正在尋找新的接盤方,但鑒于高合目前的資產狀況,即便找到新買家,也很可能是以"白菜價"出售。另一種可能是直接進入破產清算程序,這意味著高合品牌將徹底退出歷史舞臺。
高合汽車的案例給所有新勢力車企敲響了警鐘。在新能源汽車行業進入深度調整期的今天,那些靠資本輸血維持、缺乏核心競爭力的企業注定要被淘汰。特別是在選擇戰略投資者時,絕不能病急亂投醫,否則很可能陷入更大的危機。
有業內人士預測,未來兩年內,像高合這樣處境艱難的新勢力車企可能還會出現更多。這場行業大洗牌才剛剛開始,而高合的故事,或許只是第一個醒目的警示案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