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作為中國科技企業的領軍者,一直以來都在國際舞臺上展現著中國力量。然而,近期卻出現了一些針對華為的不當言論,前有中國工程院院士孫凝暉指責華為 “搞封閉、搞壟斷”,后有同濟大學汽車學院教授朱西產吐槽華為在智能駕駛方面 “標準定得太高”,這些言論不僅缺乏事實依據,更是對華為努力與貢獻的忽視。
孫凝暉院士聲稱華為搞封閉、搞壟斷,認為華為想打造端到端全由自己掌控的體系,從芯片制造到指令、軟件、大模型、應用,再到智算中心和算力網,這種模式會阻礙行業發展。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華為所處的通信與科技領域,長期面臨著來自外部的巨大壓力。以美國為首的一些國家,對華為實施了多輪制裁,從芯片斷供到技術封鎖,試圖將華為置于死地。在這種絕境之下,華為不得不加大自主研發投入,構建自己的技術體系,這是求生存、謀發展的無奈之舉,而非所謂的 “搞壟斷”。
從華為的實際行動來看,其在技術研發過程中,與眾多國內企業展開了合作,帶動了整個國產產業鏈的發展。在華為手機供應鏈中,大量的國內企業參與其中,獲得了發展機遇。而且,華為在專利方面,雖然持有大量有效授權專利,但與高通、愛立信等全球通信行業巨頭相比,仍有差距,并且其專利收入也是為了覆蓋研發成本和促進自身發展,帶動行業進步,并非利用專利打壓對手。
再者,有網友發現孫院士所在的中科院計算所與一家和華為存在業務競爭的上市公司有關聯,這也難免讓人對其指責華為的動機產生懷疑。
朱西產教授提出華為在智能駕駛方面 “不要把智駕強制標準定得太高,60 分及格就行”,這一言論更是荒謬。
智能駕駛關乎人們的生命安全,絕非兒戲。華為堅持高標準,是對生命的尊重與負責。在復雜多變的交通環境中,低標準的智能駕駛系統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安全事故。華為投入大量資源進行研發,通過不斷提升技術標準,從 2022 年首推城區智駕領航,到 2024 年實現 “車位到車位” 全場景覆蓋,推動了整個智能駕駛行業的技術迭代與升級。如果按照朱教授所說的 “60 分及格就行”,那么大量安全性無法保障的產品進入市場,最終受到傷害的將是廣大消費者。
華為堅持高標準,不僅沒有阻礙行業發展,反而促使其他車企加大研發投入,加速智駕技術的普及。2025 年被業界視為智駕從 1 到 10 的跨越之年,各車企的智駕飛速迭代就是華為高標準推動行業進步的有力證明。朱教授的言論,本質上是在為那些不愿投入研發、企圖通過降低標準來獲取市場份額的企業開脫。
對于這兩位專家的言論,網友們也紛紛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很多網友認為孫凝暉院士不應該在不了解華為實際情況的前提下,就對華為進行無端指責,其言論有失偏頗,缺乏事實依據。
而對于朱西產教授關于智能駕駛標準的言論,網友們更是吐槽不斷,有網友請教朱教授:“為什么科目一要90分才合格”?
有網友說:“如果按照朱教授的邏輯,飛機也不用追求那么高的安全標準了,能飛就行?這簡直是拿生命開玩笑。” 還有網友指出:“華為堅持高標準,是在為行業樹立榜樣,推動行業健康發展,而不是像朱教授說的那樣阻礙發展。朱教授應該多為行業發展考慮,而不是想著降低標準來遷就一些落后的企業。”
因為,考試60分死不了人,可以重考。但是,“智駕”只有60分,那可能真的會死人,這可沒有重來的機會!
不難看出,無論是孫凝暉院士指責華為 “壟斷”,還是朱西產教授吐槽華為 “高標準”,這些言論都站不住腳。華為在艱難的外部環境下,通過自身努力推動了中國科技的進步,為行業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我們應該以客觀、理性的態度看待華為的發展,而不是無端指責,阻礙其前進的步伐。
鄔賀銓院士:除了華為,其他都在用外國芯片!網友:自主可控才是米國忌憚的原因
提到殲-10,印尼軍方發言人笑得嘴都合不攏了
美大使污蔑中國偷竊技術!中國專家霸氣回懟:你們根本沒有我們擁有的技術
巴鐵前外長:我們鎖定了20架印度戰機,只選擇擊落其中6架,我們克制!
雷軍隔空回應余承東,小米和華為在汽車方面接下來的競爭中,你更看好誰?
英偉達首席科學家坦言:美國禁令逼走大量人才,大多去了華為,反倒讓中國獲得很大的發展空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