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7月14日消息(總臺記者韓雪瑩 任夢巖 俞翔)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對于消費者來說,網購商品遇到質量問題或貨不對板,找客服解決是常規操作,可如果所謂“有瑕疵”或“發錯貨”原本就是不法分子故意為之、引人入“局”,又會怎樣?近日,多地警方曝光一類新型網購詐騙手段,詐騙團伙通過開設網店故意發錯貨或寄送劣質商品,再以“售后補償”為誘餌引流,誘導消費者脫離官方平臺私下交易,最終實施詐騙。當前已在多平臺出現的此類騙局,發案數量呈快速增長趨勢,消費者須提防“假理賠”騙局。
不久前,家住上海市嘉定區馬陸鎮的居民允女士在某電商平臺無意間刷到一款僅售8.8元的手持電風扇,漂亮的外觀、多樣的功能以及實惠的價格讓她頗為心動。然而下單收貨后她卻發現,電風扇質量堪憂,根本無法正常使用。允女士和店鋪客服溝通退貨退款,對方告知,他們在快遞盒內隨電風扇一起寄來了一張印有“掃碼快速處理退賠”字樣的“售后服務卡”,按照上面的提示操作才能進入“退賠通道”。
毫無防備的允女士掃描二維碼并下載了一款APP,隨后被拉入一個名為“網絡短劇推薦創作群”的聊天群。起初允女士也疑惑,退貨為何還要進群?客服解釋這是另外一種退賠渠道,且很快群里的氣氛打消了她的疑慮——各種“看短劇賺零花錢”“刷劇得返利”的信息此起彼伏,還有人曬出所謂提現成功截圖。一名“導師”在群內主動私信她,表示可以通過做任務邊退貨邊賺錢,并鼓勵她完成“新手體驗單”。允女士抱著試試看的態度照做,沒多久真的收到了“返現”。
上海市公安局嘉定分局刑偵支隊反詐中心民警陸航介紹:“到這一步就是原來刷單詐騙的老套路,‘你幫我們完成一點任務,我們就把錢退還給你,甚至再讓你賺一點’。允女士根據對方的指引,先是在網上轉賬,這筆訂單的錢確實退回給她了,之后甚至還讓她小賺了一筆,讓她覺得這套操作很可信。然后就一步一步要求擴大投入資金,進一步引導當事人去銀行取現金,安排所謂專人上門接收。”
在“導師”的話術中,充值15萬元就能開通更大的“刷劇盈利”權限。正當允女士從銀行取出15萬元現金,準備按其指導,通過線下寄送方式交到對方指定收貨地址時,民警接獲線索及時趕到。見到民警到來,允女士十分意外,得知來意后更是感覺莫名。在阻止允女士的現金匯出行為后,陸航請她當場登錄原購物平臺,允女士這才發現,售賣電風扇的店鋪已經注銷。陸航解釋,整個“退貨”過程其實是一套精心設計的引流“劇本”,核心目的就是將人誘入“刷單返利”騙局。
陸航表示:“這樣的騙局,我們在今年三四月就發現了,其手法有別于傳統的詐騙引流方式。它是通過正規的購物平臺引流,但是刷單的內核沒有變,只是把人吸引過來的套路更具有迷惑性、更不易識別。”
以“退賠”為餌的詐騙引流手段讓人防不勝防。近日,北京市反詐中心也發布了相關警示,民警梳理近期發案警情后發現,在眾多網購及社交平臺都出現了涉詐店鋪,售賣的商品從U盤、小風扇到大米、紙巾、手機支架等,且發案數量迅速增長。
北京市公安局刑事偵查總隊十支隊三中隊民警吳童介紹:“經過我們的調查,發現目前這些電商平臺的相關店鋪本身就是嫌疑人開的。開設網店以后,寄出這些質量有問題或者貨不對板的貨品,故意引導受害者聯系客服尋求‘售后服務’,再通過‘售后服務’誘導受害者掃描跟著貨物一起寄來的‘售后卡片’上的二維碼,一般是嫌疑人的某社交平臺,也有少部分是嫌疑人自制的有客服功能的網站鏈接。他們會把自己包裝成客服,有的還會裝模作樣說‘我們店小,經不起折騰,您可千萬別投訴我們’。”
在看似卑微的懇求和利益誘惑下,受害者一步步完成這場精心設計的“服從性測試”,甚至將原本簡單的退貨理賠訴求拋在腦后,對所謂“賺錢商機”深信不疑。據介紹,在這類案件中,初期小額充值通常均能領到傭金,可隨著投入加大,客服又會以“操作失誤”“賬號凍結”等借口要求轉賬解凍。
吳童進一步分析:“有一部分事主在這時候就‘醒’了,就報警了;有的往里打的錢越多,‘沉沒成本’就越高,于是就拼命想把自己已經打進去的錢取出來。但因為整個套路都是嫌疑人設計的,所以打進去的錢越多,損失就越高。這一騙局算是一種新型‘障眼法’,當然這也存在一些電商平臺審核不夠嚴格的問題。嫌疑人開這樣一個引流網店需要多少成本?經過我們的測試,也就200多元,200元是交給電商平臺的押金,40元弄一個經營范圍里有開網店資質的營業執照。開一個專門用來實施詐騙的新店鋪,只要騙成一筆,本錢就回來了,而且是三四倍的回本,騙成一筆就跑路。”
對此,警方提醒廣大消費者,不僅要通過正規網購平臺下單購物,更要在遇到商品質量問題后,通過平臺官方渠道進行售后維權,切勿輕信商家所謂“客服人員”的花言巧語,以免落入圈套,退賠未成反“倒賠”。
陸航表示:“所有聯系都要在平臺上進行,包括退換貨,而且正規的退款流程就是在平臺上點擊‘申請退款’,錢也是原路返回的,不存在通過下載另一個軟件,進行所謂‘做任務’來退賠。很多時候不要抱有‘貪小’心理,正常買商品,就正常退換貨,突然有人說‘我能因為你的商品損壞了,讓你再賺點錢’,這種說法站不住腳。”
與此同時,警方呼吁各電商及社交平臺加強店鋪監管,在客服界面顯著標注防詐提示,共同筑牢網絡消費安全防線。
吳童表示:“對于這種成案的店鋪,從我們調取的線索來看,前期沒有正常的經營行為,相當于開店后一兩個星期內都沒有經營行為,同時突然賣出一筆訂單,且第一筆訂單就出現貨品有問題并引誘人刷單的詐騙行為。電商平臺應該建立一個‘安全期’,仔細審核店鋪資質,比如開店得有存儲貨物的倉庫或者辦公地點,不能讓嫌疑人簡簡單單拿一份營業執照、交個押金就能開店,然后去實施詐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