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海外預賽火熱開展中,來自世界各地的青年學子積極參與,用中文講述夢想和擔當,用熱情詮釋理解與熱愛。這場跨越國界的文化盛事正以語言為媒,架起真誠溝通的橋梁,為推動文化交流與互鑒、促進中外民心相通注入源源不斷的青春力量。
“用中文走近中國”
6月8日,第二十四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印尼賽區總決賽在雅加達舉行。印尼多個省份的中文學習者匯聚一堂。比賽中,選手們不僅暢談對“天下一家”理念的理解,展現優秀的中文邏輯表達力和深刻的文化思考力,還帶來了融合傳統與現代的多樣化表演,呈現了一場文化藝術盛宴。
來自棉蘭的大學生盧宣妙身著一襲孔雀舞服登上了總決賽舞臺。她眼神堅定,笑容燦爛,憑借流利的中文表達和靈動優雅的才藝展示,斬獲了第二十四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印尼賽區一等獎。
“孔雀舞最難的是下腰,但它真的很漂亮,”領獎時,盧宣妙談起自己的表演滿臉自信:“我很喜歡中文,也希望有一天能去中國看看。”
蔡柔妗的亮相同樣引人注目。這位第四次參賽的大四女生以一襲紅裝驚艷亮相,化身京劇《穆桂英掛帥》中的巾幗英雄。舞臺上,她唱腔清亮,動作利落,將改編折子戲演繹得淋漓盡致,完美展現了中國傳統藝術的魅力。
“我從小熱愛中文,尤其鐘情穆桂英這個角色,”蔡柔妗說道:“為了這次表演,我專門研習了京劇。”
她表示,備賽的過程讓她對中國文化有了更深層次的領悟。
2025年是中印尼建交75周年,印尼“中文熱”也在持續升溫,許多印尼青年滿懷熱情學習中文、了解中國。
“用中文學習架起全球理解之橋”
5月24日,第二十四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越南北部及中部賽區決賽同樣精彩紛呈。來自越南各大高校的選手們,齊聚一堂講述中越友誼故事、比拼中華文化知識。他們還將武術、書法、古箏、京劇、民謠、民族舞蹈等極具中華文化特色的才藝表演搬上舞臺,充分展現了中越文化交流的魅力與活力。
經過激烈角逐,越南外貿大學的譚芳芝摘得"漢語橋"越南中北部賽區大學生組桂冠。她對中文的熱愛始于童年觀看86版《西游記》的經歷。由于當時所在中小學未開設中文課程,她奮發考入諒山朱文安高中,正式開啟中文學習之旅。比賽中,她以哪吒造型和《哪吒渡天劫》配音秀的精彩表現征服評委。
越南選手譚芳芝
中國和越南山水相連,文化相通。近年來,隨著兩國在文化、經貿等各方面的交往不斷加深,越來越多越南學生加入學習中文的行列。
“中文讓彼此靠近”
在澳大利亞、埃及賽區的比賽中,選手們也貢獻了精彩的表現。他們在主題演講、知識問答和才藝展示中大顯身手,展現了卓越的中文能力與對中華文化的深刻理解。
來自莫納什大學的愛娃榮獲澳大利亞墨爾本賽區冠軍。她在演講中分享了12歲時隨父母訪華的難忘經歷:神秘迷人的文化和優美陌生的語言激發了她對中國的濃厚興趣。
“中國人的熱情好客和美味食物讓我印象深刻,”愛娃說:“這段旅程拉近的不僅是地理距離,更是心靈的距離。”
才藝展示環節,身穿漢服的她以一支魚燈舞贏得滿堂喝彩。
“七年的中文學習讓我收獲良多,”愛娃賽后表示,“希望能運用這門語言促進澳中經貿交流。”
吉本斯在比賽中進行魚燈舞才藝展示(來源:新華網)
埃及賽區決賽特等獎獲得者奧拉在接受采訪時說,課余時間,她喜歡通過觀看中文影視作品和使用社交軟件來學習中文、了解中國文化,希望能以中文為橋梁,為增進中埃青年相互了解和文化交流貢獻一份力量。
語言是通往世界的鑰匙。在第二十四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海外預賽的賽場上,年輕的各國選手們以中文為媒,從相識到相知,在文化交流中綻放青春光彩。這座“漢語橋”不僅連接著不同文明,更讓年輕的聲音在此交匯,讓夢想在此共鳴,讓世界在此相遇。
編輯 | 何佳怡
主編 | 鄭燕
監制 | 莊序芃
讀完點個【在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