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與漢戲,是地域文化的鮮活注腳,是歷史歲月的有聲記憶。為守護這份流淌在鄉音里的文化根脈,探尋其傳承密碼與時代生命力,2025 年 7 月,重慶人文科技學院 “尋漢戲之聲,探民歌之魂” 社會實踐團隊開啟了一段意義非凡的旅程。團隊走進重慶市酉陽縣,探尋民歌的魅力,感受漢戲的韻味,還為養老院的老人們送去關懷,用實際行動為非遺傳承和社會公益貢獻力量。
7 月 6 日,實踐團隊首站來到重慶市酉陽縣龍潭鎮,開啟了對酉陽民歌的探尋之旅。酉陽民歌融合了當地土家、苗、漢等多民族文化元素,歷史可追溯至上古時期的巴渝歌舞,2008 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清晨的陽光灑滿大地,團隊成員踏上了拜訪龍潭鎮民歌傳承人程茂昌的路程。程茂昌是井崗柳家村薅草號子第四代領唱歌手,在薅草號子傳承中是能說會道、能打會唱的多面手,熟練掌握領腔技巧及鼓點的不同打發。
采訪中,程茂昌向隊員們介紹了酉陽民歌的歷史淵源、藝術特色及傳承現狀,并現場演唱了原生態的薅草號子。那曲調時而如山路蜿蜒般高亢悠揚,時而如深谷回聲般低沉厚重,配合著即興敲擊的鼓點,仿佛將大家帶回了當年千人薅草、號子震天的熱鬧場景。他解釋道,號子是 “會說話的旋律”,不同場景下的號子各有特點,午飯前的 “歸巢號” 短促明快,收工時的 “歇腳調” 舒緩悠長,抗戰時期的 “沖鋒號” 節奏急促。程茂昌自記事起就跟著父母在田埂上喊號子,從幫大人 “搭腔” 到成為領唱,如今教過的徒弟涵蓋各年齡段。他坦言傳承面臨困境,年輕人外出務工多,愿意沉下心學號子的越來越少,但看到大學生的關注又燃起了希望。隊員們深切感受到非遺傳承的艱難與重要性。
實踐團隊成員采訪程茂昌老師。 賀文譽 供圖
7 月 7 日,實踐團隊繼續在酉陽縣的探索,將目光投向了酉陽漢戲。團隊首站來到位于酉陽龍潭古鎮的趙世炎故居。這座青瓦木樓靜謐矗立,院落里的古樹見證著歲月流轉。在講解員的帶領下,成員們仔細參觀了趙世炎同志生前的生活場景、珍貴照片與手稿,被他 “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 的革命精神深深感染。這次探訪讓大家對當地歷史背景有了更清晰的認知,也為理解酉陽漢戲中蘊含的人文精神埋下伏筆。
離開趙世炎故居,團隊前往酉陽漢戲傳承人的家里,拜訪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酉陽漢戲代表性傳承人石老師和鞠老師。酉陽漢戲距今已有 300 多年歷史,是土家族、漢族文化交融的產物,既有昆曲的細膩,又有川劇的潑辣。石老師演示著經典動作,向團隊介紹,鞠老師在旁邊用京胡伴奏,“你看這個‘云手’,講究圓活連貫;那個‘亮相’,要的就是精氣神!”實踐過程中,團隊成員不僅觀看了完整的《情相連》選段,還嘗試跟著傳承人學唱簡單唱腔、模仿基礎身段。親身體驗后,成員們對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有了更深刻的體會,對傳統藝術的敬畏之心更甚。談及傳承現狀,石老師坦言不易,但也提到近年來當地政府加大扶持力度,開設漢戲興趣班,開展非遺進校園活動,大家都在為傳承努力。
實踐成員們正在觀看石老師、鞠老師的表演。賀文譽 供圖
在結束了對酉陽民歌和漢戲的探尋后,2025年7月8日實踐團隊來到了當地養老院,為這里的銀發長者送去關懷與溫暖。
活動伊始,同學們帶著精心準備的水果和慰問品,與老人們親切交談,詢問他們的日常生活和身體狀況。一聲聲關切的問候讓養老院里暖意融融,老人們從最初的局促漸漸露出了笑容。
隨后,團隊成員結合老年人的生活特點,開展了實用的急救知識講解。兩位同學一邊演示,一邊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心肺復蘇、嗆噎急救等常見突發狀況的應對方法。考慮到老年人是詐騙分子的易受騙群體,團隊還特意準備了防詐騙科普環節。同學們通過真實案例,揭露了 “保健品詐騙”“冒充子女借錢”“虛假中獎” 等針對老年人的常見詐騙手段,并告知 “不輕信、不透露、不轉賬” 的防騙口訣。生動的講解讓老人們提高了警惕,紛紛表示會牢記這些提醒。
實踐團隊成員正在為老人講解。賀文譽 供圖
2025年7月9日團隊前往具有千年歷史的龍潭古鎮調研。古鎮依山傍水,青石板路蜿蜒,龍潭河水潺潺,勞作的人們在河畔薅草、碼頭搬運,催生出薅草號子的鏗鏘、船工號子的雄渾。作為多民族聚居地,土家族的質樸、苗族的熱烈、漢族的溫婉在此交融,讓民歌兼具山野的粗獷與水鄉的柔婉。當地向導介紹,明清時的禹王宮、萬壽宮曾是各族群眾歡聚歌唱的場所,民俗歌曲在節慶祭祀中代代相傳;巷陌間的婚嫁喪娶催生出哭嫁歌、送葬曲;抗戰時期,古鎮作為紅色熱土,民歌化作吶喊,融入保家衛國的豪情。龍潭古鎮的每一處都藏著酉陽民歌的密碼。
此次實踐活動,團隊不僅深入挖掘了鄉村文化資源,助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還為老人們送去了關懷與實用知識。團隊表示,接下來將圍繞龍潭鎮的文旅,通過新媒體平臺推廣當地非遺文化,并繼續開展此類公益活動,為鄉村文化振興注入青春活力,用實際行動守護老年人的幸福晚年。
合影留念。陳瀟 供圖
通訊員:羅羽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