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7月15日電(記者 國璇) 揮舞水袖、以扇遮面、手持馬鞭……14日,在2025年“鼓嶺緣”中美青少年合唱周中,美國青少年走進中國戲曲學院,在一招一式間體驗中國傳統戲曲之美。
當天,美國南衛理公會大學合唱團和風聲合唱團觀賞了中國戲曲學院學生的演出:身段表演《春語蝶序》演繹中國古代女子踏青場景,昆曲《牡丹亭·游園》展現了杜麗娘對自由和愛情的向往,河北梆子《借扇》表現了孫悟空的足智多謀,川劇《變臉》則體現了中國戲曲的精湛技藝。
此外,還有京劇《扈家莊》片段和形體功法展示《潛龍破陣圖》。盡管語言并不相通,但許多美國青少年舉起手機認真拍攝記錄,并不時拍手叫好。
7月14日,來華參加2025年“鼓嶺緣”中美青少年合唱周的美國青少年走進北京中國戲曲學院,沉浸式體驗戲曲文化。圖為美國青少年體驗道具折扇。中新社記者 王紫儒 攝
活動現場,東方的寫意戲曲也與西方富有節奏感的歌曲相遇。南衛理公會大學合唱團和風聲合唱團分別帶來歌曲《善良之花(Flower Into Kindness)》和《世界一家(We Are The World)》,表達了對團結、友愛與和平的渴望。
“在戲曲表演中,道具是演員肢體語言的延伸、情感外化的載體,被稱為無聲的臺詞……”體驗環節,中國戲曲學院表演系研究生鄒丹鴻以水袖、折扇和馬鞭為例,指導美國學生體驗中國戲曲的表演程式,帶領其領略這門東方藝術的魅力。
風聲合唱團成員艾麗卡·恩瓦楚庫(Erica Nwachukwu)親身學習了折扇技藝,這一新奇獨特的體驗幫助她打開通往中國文化的大門。“西方的聲音和東方的聲音交融在一起。雖然美中兩國存在諸多不同之處,但這種共同在場的體驗,讓我們成為一個整體。”
鄒丹鴻曾在英國奧斯特大學北愛爾蘭孔子學院擔任老師,一直致力于向世界傳播中國戲曲之美。在她看來,這種沉浸式體驗能引發美國青少年對中國戲曲的興趣,是增進了解、萌生熱愛的起點。
交流活動結束后,一些美國學生意猶未盡,向鄒丹鴻討教。而在欣賞美國青少年的節目時,她也近距離感知西方音樂與表演的特色。“文化交流是相互的。此次活動提供了互相學習的機會,也加深了我們的友誼。”(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