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劉瑋)劇綜《江南·十二場歡聚》正在蘇州吳江同里古鎮南苑茶社錄制。日前,著名演員、越劇表演藝術家何賽飛與著名演員趙文瑄驚喜現身,在千年水鄉的古韻茶香間,為江南門生們帶來別具一格的文化體驗。這一場歡聚,在笑聲與汗水中,讓青春與傳統撞了個滿懷。劇綜《江南·十二場歡聚》將于九月初上線。
著名演員、越劇表演藝術家何賽飛(左)與著名演員趙文瑄(右)驚喜現身。
同里古鎮素有“東方小威尼斯”之稱,歷史悠久、人文薈萃,融合“小橋流水人家”江南氣韻與文化底蘊。作為江南老茶館文化的代表,南苑茶社承載著吳地茶文化的獨特意趣,也成為此次節目錄制的重要文化場景。在這片充滿文化溫度的空間中,何賽飛與趙文瑄再度攜手——曾在央華版《日出》中合作的他們,如今在綜藝現場默契依舊、笑聲不斷。
趙文瑄此次以“班主任”身份亮相,用心為門生們準備驚喜。他邀請何賽飛共同參與江南名點“三蝦面”的制作。而面對剝蝦這一“高難度”環節,何賽飛一登場便調侃:“我要逃跑!”一句玩笑迅速點燃氣氛,也讓門生們瞬間“壓力拉滿”——一場硬核的文化沉浸體驗,就此拉開帷幕。
趙文瑄此次以“班主任”身份亮相,用心為門生們準備驚喜。
當日下午,何賽飛走進蘇州灣大劇院,為江南門生們講授戲曲課堂。何賽飛以“嚴師”身份親自上陣,講解戲曲基本功,詮釋“唱念做打”要領,從身段、眼神到氣韻,一一拆解。在課堂上,她動情回顧自身學習戲曲的經歷,并指出,戲曲藝術不僅能夠錘煉演員的身體表達,更能深度滋養情感、提升表演質感。她強調,戲曲之美,是中國之美、東方之韻,是中華文化的靈魂所在。青年演員應從傳統中汲取靈感,在傳承中精進技藝。
何賽飛走進蘇州灣大劇院,為江南門生們講授戲曲課堂。
全國首檔“學習型演員綜藝”——《江南·十二場歡聚》要求演員通過江南文化沉浸式學習,體驗傳統技藝及歷史文脈,以此將文化基因轉化為角色的“第二本能”。在這里,選手需成為“文化踐行者”而非單純表演者——“真”不僅是演技真實,更是對社會現實的真誠回應。選拔不僅考核演技,更關注學員是否具備“熱愛鄉土、美美與共”的價值觀,助力選手全面提升,實現“用戲傳遞中國聲音”的創作目標。
《江南·十二場歡聚》要求演員通過江南文化沉浸式學習,體驗傳統技藝及歷史文脈。
《江南·十二場歡聚》不僅是青年演員追尋技藝與信仰的旅程,更是一次深入中華文化內核的求真之路。江南的非遺風物、民間技藝與生活美學貫穿衣、食、住、行四個方面:從三蝦面的煙火人情,到江南小巷里的評彈聲聲,無不蘊含千年文脈的氣韻與傳承。《江南·十二場歡聚》致力于以戲入心、以藝載道,展現青年演員在傳統文化中淬煉技藝、凝聚信仰的過程。
編輯 徐美琳
校對 楊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