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成打工人存款超過50萬,七成打工人存款超過10萬,前兩天這個數據上了熱搜,我以為我看到的是抖音評論區,結果還真的是一個財經媒體做的存款調研。但是仔細一看這個數據,我發現原來只調研了1825個人,而且受訪者84.5%都來自一線、新一線,還有二線城市,數量少而且樣本窄。
在這次調研中,還有一些關鍵數據值得關注,約 70% 的受訪者存款超過 10 萬元,20 - 30 萬元是存款中位數;85 后是存款超過 30 萬元比例最高的群體;00 后雖初入職場,但已有 12.3% 的人存款超 30 萬元。總體而言,存款水平與工作年限、年收入呈正相關,不過與年齡、城市線級關聯并不顯著。
所以,這個數據就很魔幻,有網友說你不如直接去銀行采訪VIP客戶,這和普通人的生活感受是完全不一樣的。
那接著這個話題,我們來說說看,真實的存款情況到底怎么樣?
央行數據顯示,全國存款超 50 萬元的實際人群占比僅為 0.3%,超 100 萬不足 0.1%。在普通三四線城市,月收入普遍在 3000 - 5000 元,扣除房貸、育兒、生活開銷等剛性支出后,年存款能達到 5 萬就已經很不錯了。一線城市家庭月入 1.5 萬,看似不少,但除去各種花費,年存款也就 3 萬左右。如此巨大的差距,怎能不讓人對 “3 成打工人存款 50 萬” 這一數據產生懷疑?
2024年,全國住戶存款余額超過了151億,算下來全國人均存款是10.7萬,歷史上首次突破10萬大關。
但是你注意了,這是平均數,大部分人是被平均的,一個馬云可以平均出上萬個千萬富翁。而更真實的情況藏在銀行的數據里,82%得存款集中在2.5%得客戶手里,新時代的二八定律,剩下97.5%得普通人,只有18%的財富。
如果只看占比97.5%這部分普通用戶的平均存款是多少呢?
1.3萬,這個數據可能更加符合大家體感,剩下那2.5%的客戶平均的存款是233.5萬,就沒有必要拿出來拉高數值了。
根據胡潤研究院與社科院的數據,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全國居民存款余額突破160萬億元,人均約11.4萬元,但中位數遠低于平均數。年齡方面,30歲以下平均存款4.2萬元,50歲以上18.6萬元;城鄉方面,城鎮居民人均11.6萬元,農村僅4.3萬元;家庭結構方面,雙職工無孩家庭存款38.6萬,單親家庭僅11.3萬。
不過雖然存款巨高不真實,但是存款劇增是真的。今年前5個月,全國住戶存款的規模突破了160萬億,比年初增長了8.39萬億,相當于是人均往銀行多存了6000,特別是定期存款占比暴增到74%以上,創了近年新高。據悉,38.8%的人把一半以上月薪存起來; 45.8%的人打算繼續加碼存錢比例;銀行存款和貨幣基金仍是絕對主流。
利率都跌破1%了,大家還拼命的存定期,說白了就4個字——沒安全感,怕失業、怕生病,給結婚、養娃、養老做儲備,都是存錢的理由。
對于廣大打工人而言,不必因為這樣的數據而感到焦慮。每個人的生活軌跡和經濟狀況都各不相同,我們應該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財務規劃。一方面,努力提升自身能力,爭取在職場上獲得更好的發展,提高收入水平;另一方面,學會理性消費,合理儲蓄,積極學習投資理財知識,讓財富實現穩健增長。畢竟,實現財富自由和生活幸福的道路,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我們腳踏實地、持之以恒地努力。
存款的真諦不是卷成塔尖跟人比,而是護住自己的生活底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