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濟寧能源集團旗下中交潤楊公司申報的 “四條 67.6 米 LNG 集散兩用船購置項目”,獲國家“兩新”政策補貼1330萬元。這一突破標志著新能源船舶補貼政策從文件走向實踐,我國內河航運綠色轉型進入實質推進階段。
政策支撐為轉型按下“加速鍵”。2024 年7月,國家發改委與財政部印發相關措施,明確對新建新能源清潔能源船舶按 1000—2200元 / 總噸補貼,旨在以資金杠桿推動航運業綠色升級。地方亦積極響應:山東對京杭運河山東段新能源船舶實施免費過閘,濟寧對 4000噸級、2000噸級新能源船舶分別給予最高100 萬元、50萬元制造補助,形成國家與地方政策合力。
此次購置的四條 LNG 集散兩用船堪稱 “綠色樣板”。依托濟寧內河港口優勢,配套建設的 LNG 加注設施形成 “船 - 港 - 氣” 閉環。船舶以LNG為動力,污染物排放降低90% 以上,碳排放減少15%,續航能力滿足內河長距離運輸需求。補貼資金占項目總投資比例可觀,有效降低企業初始投入壓力;且LNG動力船百公里節約燃料費3000元,長期運營效益顯著,實現環保與盈利雙贏。
項目的示范效應輻射深遠。在京杭大運河山東段,四條船舶將形成綠色示范航線,為行業提供直觀實踐樣本,推動更多企業跟進,助力內河航運從 “試點” 邁向 “全面推廣”。對運河而言,新能源船舶的應用將改善沿線生態,提升運河生態價值,優化航運結構,增強其在區域經濟與物流中的作用。
濟寧的實踐,印證了新能源船舶是政策紅利與市場效益的融合點。1330萬元補貼不僅減輕企業投入,更打通了 “政策 - 市場 - 技術” 通道。當環保轉化為成本優勢、補貼變投資信心,綠色航運將從政府推動加速轉向企業自覺。隨著各地政策跟進與配套完善,內河航運綠色轉型將持續推進,新能源船舶應用比例穩步提升,其生態與經濟效益進一步顯現,為 “雙碳”目標和交通強國建設注入綠色動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