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帕金森患者和家屬都有個疑問:這病到底治到啥程度才算 “正常”?其實啊,帕金森這病跟感冒不一樣,沒法說 “根治”,但治療的目標很實在 —— 讓日子能過成普通人那樣,不用天天跟抖、僵、慢較勁。
先說說最直觀的,手抖、腳抖這些 “哆嗦” 的毛病。剛得病時,可能拿筷子夾菜跟打鼓似的,端杯子能灑半杯。治療到理想狀態,不是說一點不抖,而是抖的幅度變小,頻率變慢,不耽誤事兒。比如吃飯能自己把菜送進嘴里,寫字雖然慢但能認出來,穿衣服時手不會因為哆嗦半天扣不上扣子。要是緊張時偶爾抖兩下,放松就好,這都不算問題。
再看身體發僵的情況。得病久了,胳膊腿像綁了沙袋,抬個手都費勁,轉身要挪半天。治療到位的話,僵硬感會減輕很多。早上起床能自己坐起來,穿外套時胳膊能輕松伸進袖子,走路時腿不拖拖拉拉,上下樓梯不用人扶著扶手一步一挪。當然,跟年輕時比可能還是差點勁,但至少不用家人天天跟著幫忙翻身、抬胳膊。
動作慢也是個大麻煩。系鞋帶能系十分鐘,出門穿個鞋能磨蹭半小時。治療到 “正常” 范圍,是說動作雖然沒那么快,但能跟上日常節奏。比如想喝水時,伸手拿杯子、擰瓶蓋、送到嘴邊,這一串動作能順順當當做完,不用愣在那兒半天動不了。家里人喊吃飯,能自己站起來走到餐桌旁,不用別人催著 “快點快點”。
還有那些影響生活質量的 “小毛病”。比如走路突然 “凍住”,邁不開步,在路口能卡好幾分鐘;或者說話含糊不清,家里人得湊到耳邊才能聽清。治療得好的話,這些情況會少很多。出門散步時,腳步能邁得開,就算偶爾卡一下,自己晃一晃也能接著走;跟人聊天時,聲音清楚,不用扯著嗓子喊,對方也能聽明白。
更重要的是能自己照顧自己。帕金森最讓人怕的,是慢慢變成 “廢人”,吃喝拉撒都得靠別人。但治療到位的話,自己能刷牙洗臉、上廁所、吃飯,甚至能做點簡單的家務,比如擦桌子、擇菜。就算偶爾需要幫忙,也不是啥都干不了,這種 “能自己動手” 的感覺,比啥都強。
當然了,每個人情況不一樣。年輕人可能恢復得更好,七八十歲的老人只要能安穩過日子就行。不用跟別人比,只要自己覺得 “這日子能過”,不用天天被病情折磨得心煩意亂,就算達到目標了。畢竟治病不是為了跟沒病時一模一樣,而是為了在生病的情況下,還能有質量地活著。
所以說,帕金森治療的 “正常”,不是化驗單上的數字,而是實實在在的生活。能自己吃飯、穿衣、出門遛彎,跟家人說上幾句話,不用天天躺著唉聲嘆氣,這就夠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