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陜西能源職業(yè)技術學院“探尋周原文脈?賦能鄉(xiāng)村振興”實踐團走進寶雞周原博物院,開啟了一場探尋西周文化根源的深度之旅。此次研學實踐活動圍繞周原遺址核心區(qū)域、珍貴青銅器館藏及豐富的西周文化內涵展開,讓團隊成員在實地探訪中近距離觸摸歷史脈絡,感受中華文明的悠久底蘊。
實踐團成員合影
活動伊始,團隊成員首先來到了周原遺址核心區(qū)域。作為西周時期的重要都邑遺址,這里承載著西周王朝的政治、經(jīng)濟與文化記憶。在博物院講解員的引導下,實踐團隊成員沿著遺址分布脈絡,了解周原遺址的發(fā)掘歷程、布局結構以及其所反映的西周社會生活圖景,直觀感受到當時都城的規(guī)模與風貌。
工作人員為團隊成員講解博物院歷史
隨后,實踐團隊成員跟隨講解員的步伐走進博物院青銅器展區(qū)進行參觀學習。參觀過程中,講解員詳細介紹了青銅器上的銘文內涵、紋飾寓意,以及它們在祭祀、宴飲等禮儀活動中的作用,讓實踐團成員充分了解周代農具、兵器、樂器、玉器、陶器、禮器等青銅器鑄造工藝的發(fā)展和不同青銅器所具有的文化內涵,深刻認識青銅器作為“國之重器”所承載的歷史價值與文化意義。
周原博物院展品
在傳承西周文化中,廉潔基因亦悄然流淌。西周以禮治國,強調秩序與操守,青銅器銘文里對德行規(guī)范的記載,恰似廉潔文化的遠古先聲。參觀過程中,帶隊老師結合西周文化中的廉潔元素,為實踐團成員開展了一場生動的大學生廉潔文化教育,讓同學們在觸摸歷史的同時,深刻理解廉潔文化的時代價值。
帶隊老師為團隊成員進行廉潔文化教育
廉潔教育后,在老師的帶領下,實踐團成員齊聲誦讀《詩經(jīng)·大雅·綿》,以沉浸式體驗感受周人以德立邦的精神內核。“綿綿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古公亶父,陶復陶冗,未有家室……”鏗鏘的誦讀聲在展廳中回蕩,誦讀間,同學們從“周原膴膴,堇荼如飴”的詩句中,體會到先民在這片土地上艱苦創(chuàng)業(yè)、堅守正道的信念,更將西周“德治”傳統(tǒng)與當代青年的責任擔當緊密相連。
實踐團成員誦讀《詩經(jīng)·大雅·綿》
此次研學實踐活動通過對周原遺址核心區(qū)域的實地探訪和青銅器等文物的細致觀摩,系統(tǒng)呈現(xiàn)了西周文化的豐富內涵。實踐團成員們紛紛表示,這場活動不僅加深了對西周歷史文化的了解,更在廉潔文化教育與經(jīng)典誦讀中受到思想啟迪,為傳承和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涵養(yǎng)自身品德修養(yǎng)注入了新的動力。
(張璇 黃姝源)
責任編輯:安心 審核:楊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報料關注西北信息報微信公眾號(xbxxbwx)留言或加編輯微信號:y609235490 投稿郵箱:xbxxbxmt@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