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我收到錄取通知書了,可我不想拆。”電話那頭,兒子小宇的聲音悶得像塊濕棉花,裹著說不出的委屈。我攥著手機的手猛地一緊,指甲幾乎掐進掌心——這孩子,明明高考前還信誓旦旦說要沖985,怎么現在連錄取通知書都成了燙手山芋?
一、錄取通知書背后的“潰敗”
我火急火燎趕回家時,小宇正盯著桌上那封未拆的通知書發呆。信封上的校徽紅得刺眼,是所省屬二本院校,離他夢想的大學差了十萬八千里。“媽,我查了,這專業就業率才40%,我學它干嘛?”他突然抬頭,眼眶紅得像要滴血,“我要復讀!”
我喉嚨一哽,想起三個月前他熬夜刷題的模樣:臺燈下,他弓著背,草稿紙堆得比課本還高,嘴里念叨著“再拼一把,明年一定行”。可現在呢?政策像一盆冷水,兜頭澆滅了他的希望——“公辦高中不得招收復讀生,不得舉辦復讀班”。這行字我翻來覆去看了十幾遍,每個字都像針,扎得心口生疼。
“媽,咱們去問問縣一中吧?”小宇拽著我的袖子,眼神里帶著最后一絲僥幸。我張了張嘴,卻說不出話——上周我就跑過教育局,人家把政策文件拍在桌上,紅頭印章晃得我眼暈:“這是省里統一規定,為了公平!應屆生和復讀生搶資源,對誰公平?”
(圖片由AI生成,屬于家校小二在先創作)
二、公辦高中的門,鎖死了復讀生的路
第二天,我還是帶著小宇去了縣一中。校門口的公告欄貼著新學期招生簡章,“復讀生”三個字被紅筆狠狠劃掉,像道永遠跨不過的溝。門衛大爺探出頭:“別問了,去年還有復讀班,今年全撤了,老師都調去教高一了。”
小宇的肩膀耷拉下來,手指死死摳著書包帶。我想起他高二時,班里轉來個復讀生,那孩子每天五點起床背單詞,晚上躲在廁所刷題,最后考上了清華。當時小宇還跟我說:“媽,復讀生多不容易啊,他們比應屆生多背了一年書,多熬了一年夜。”可現在,政策卻把這群“多熬了一年”的孩子,推到了懸崖邊。
“憑什么?”我忍不住提高了嗓門,“復讀生就不是學生了?他們只是想再給自己一次機會,怎么就破壞公平了?”門衛大爺嘆了口氣:“政策就是這么定的,咱老百姓能咋辦?”
(圖片由AI生成,屬于家校小二在先創作)
三、培訓機構的“天價賬單”和自學的“孤軍奮戰”
回家的路上,小宇一直沉默。我偷偷翻手機,本地復讀培訓班的廣告鋪天蓋地:“名師授課,小班教學,提分保障!”可一打聽價格,我的心涼了半截——最便宜的班也要三萬八,還只教到明年三月;全封閉的“沖刺班”更貴,六萬八,還得簽“提分協議”,達不到分數只退30%。
“媽,咱們不去培訓班。”晚上,小宇突然開口,“太貴了,我不想你們為我欠債。”我鼻子一酸,想起他爸去年做手術,家里還欠著五萬塊外債。這復讀的錢,上哪兒湊去?
“那我自學!”小宇攥緊拳頭,指甲泛白,“我去圖書館借書,去網上找網課,我就不信考不上!”可看著他瘦得脫形的臉,我心疼得直抽——自學?他連高考卷的題型都摸不透,誰給他答疑?誰給他模擬考?誰在他崩潰時遞杯熱水?
四、公平的天平,到底偏向了誰?
政策制定者說“為了公平”,可這公平,真的公平嗎?
應屆生有公辦高中的資源:名師授課、系統復習、定期模擬考,甚至還有心理輔導。復讀生呢?要么花天價去培訓機構,要么孤軍奮戰在家自學。這就像一場賽跑,應屆生穿著跑鞋,復讀生卻光著腳——政策說“光腳也能跑”,可誰不知道,跑鞋能讓人跑得更快、更穩?
“媽,你說政策是不是針對我們?”小宇突然問。我愣住了,不知道該怎么回答。政策真的是針對復讀生嗎?還是說,在“教育公平”的大旗下,我們忽略了那些最需要幫助的人?
(圖片由AI生成,屬于家校小二在先創作)
五、熱議背后的呼聲:別讓復讀生成為“政策孤兒”
我把小宇的遭遇發到了家長群里,沒想到一石激起千層浪。
“我家孩子也復讀,現在只能在家自學,天天哭!”
“培訓機構太黑了,三萬八?搶錢呢!”
“政策說公平,可應屆生有老師盯著,復讀生連個問問題的人都沒有,這公平嗎?”
評論區里,家長們的憤怒和無奈幾乎要溢出屏幕。有人說:“復讀生也是孩子,他們只是想彌補遺憾,為什么連個機會都不給?”有人說:“政策應該更人性化,比如允許公辦高中收復讀生,但單獨編班,不占用應屆生資源。”還有人說:“教育公平不是一刀切,而是要讓每個孩子都能在適合自己的軌道上奔跑。”
六、復讀生的路,到底該怎么走?
現在,小宇還在堅持自學。他每天六點起床,背單詞、刷題、整理錯題,晚上學到十一點才睡。我看著他瘦削的背影,心里五味雜陳——他明明那么努力,卻因為政策,不得不走一條更艱難的路。
教育公平,不該是冷冰冰的文件,而該是有溫度的關懷。復讀生不是“洪水猛獸”,他們只是一群想再拼一次的孩子。他們需要的,不是被排斥、被邊緣化,而是一個公平的機會,一個能讓他們重新出發的起點。
所以,我想問問:當我們在談論“教育公平”時,是否真的聽到了每一個孩子的聲音?當我們在制定政策時,是否真的考慮了那些最需要幫助的人?復讀生的路,到底該怎么走?這個問題,不該只有家長在問,更該有政策制定者、教育者,甚至整個社會,一起思考,一起回答。
因為,每個孩子的夢想,都值得被溫柔以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