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獨立教師這幾年,不只一個孩子和家長向我反映,說讀不懂文章,不理解作者為什么會表達這種情感,深層的含義總是讀不出來。
我的解決方法是,先學習快速閱讀,在把握文體的基礎上,讓孩子迅速把握文章結構,了解文章的大概意思,即知道文章“寫了什么”。
再學習精讀,在“怎么寫的”(手法)和“為什么寫”(主旨)上用力。要達到這個層次,就必須分析文章段落關系、作者用筆的技巧,對矛盾句、反復句、抒情議論句等用心體悟,對細節要多加揣摩。有的還要聯系現實社會、時代背景、作家生平、創作風格等進行整體的理解。
如果學了以上兩種方法,還是理解不了文意,就必須重視下面內容的學習了。
一、要堅持積累,培養文化思維
我們的母語是歷史文化的產物,文章中或多或少或隱或顯體現文化的元素。對它們不理解,就會有隔閡。
比如,古代讀書人為何要求仕做官?古代女人為何沒有獨立的地位?封建家長制為何大行其道?古代的商人地位為何很低?擴大閱讀,不僅僅是讀文學書,還要多讀歷史書,特別是關于古代人生活方面的書籍要多涉獵。
二、要培養情感,對人物處境的理解
今年重慶中考閱讀理解《鐵砧上的歲月》,講老周頭的鐵匠鋪少有人光顧,連徒弟也外出打工了,反映了一個時代的落幕。學生就不太理解老周頭的行為,甚至有人覺得他跟不上時代,不思進取,沉湎過去的成績,被淘汰是必然的。
命題者也回應了這種“認識”,專門命制了一道題:
有人認為,在時代大潮中,像“老周頭和他的鐵匠鋪”這類曾經的人事和傳統的行當,大多會被遺忘和取代,不值得留戀。請結合選文談談你的看法。(5分)
要理解老周頭,我們就要理解他的處境。
第一,他年歲已高,技能單一,在當下35歲就被裁員的大背景下,老周頭很難到城市里找到工作。
第二,他在這個地方生活了一輩子,很難習慣在其他地方生活。國人有安土重遷的觀念,這是時代的產物,有合理性。
第三,他沉湎的成績,是與集體、他人關聯的,不是自我的炫耀,他的那顆心是善良的,有奉獻精神的。對這樣的人,我們不應該嘲笑。遲暮的英雄,也依然是英雄,要整體評價,客觀評價。
我們還可以將自己代入主人公的處境中,你會比老周頭做得更好嗎?不要以超越歷史的眼光去苛求身處歷史時代中的人物。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活在一定的歷史時代中,英雄也概莫能外,更何況你我呢。
更多文章:
1.到美術館寫作
2.閱讀理解高分思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