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賓
四川省衛生健康委主任
徐斌
四川省是人口流動大省,農村常住人口占戶籍人口比例普遍在30%~40%,不少地區低于20%,村莊空心化、老齡化、空巢化現象突出。為順應經濟社會發展和鄉村人口結構變化,四川省開展了鄉鎮行政區劃和村級建制調整改革。
四川省衛生健康系統順應鎮村布局調整后人口結構、交通流向、經濟發展、就醫喜好的變化,推動鄉村醫療衛生機構布局調整和資源整合,改變原先“小散弱”狀況,持續優化鄉村兩級醫療衛生機構布局建設。
“四調一穩”同步發力
調布局,重塑服務版圖。
四川省明確,每個鄉鎮設置1家建制衛生院,被撤并鄉鎮所屬衛生院調整歸并為建制衛生院分院。原則上每個行政村設置1家村衛生室,人口較少或面積較小的可與鄰村聯合設置,保證原有醫療衛生服務不減少。以3萬~10萬居民或街道辦事處所轄范圍為標準,設置1家政府舉辦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根據人口服務需求,增設社區衛生服務站。
目前,全省建制鄉鎮衛生院由4416家調減至2744家,村衛生室由55772家調減至40229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由433家調增至567家,分別降低37.86%、27.87%及增加30.95%,從注重機構設置全覆蓋轉向注重服務提供全覆蓋。
調功能,推動錯位發展。
依托中心鄉鎮衛生院,四川省規劃設置了400家縣域醫療衛生次中心。次中心按照二級綜合醫院水平建設,承擔片區醫療救治、急救、公共衛生、培訓、技術指導五大職能。建制鄉鎮衛生院承擔基本醫療、公共衛生和健康管理職能。建制鄉鎮衛生院分院主要承載“醫療點”職能。
目前,全省已建成388家縣域醫療衛生次中心,100%的次中心能開展一、二級常規手術,100張及以上開放床位的次中心占比達88.4%,平均每家次中心衛生技術人員達117人,其門急診人次、入院人次較建設前均出現大幅提升。
調存量,減少重復投入。
四川省明確,嚴格按照“不增編制、不增人員、不增機構”的原則進行調整,根據調整后的功能定位,被撤并鄉鎮所屬衛生院的部分專業人員、醫療設備等歸并至縣域醫療衛生次中心和建制鄉鎮衛生院,推動有限醫療衛生資源的聚集和整合利用。
調整后,除三個自治州外,全省建制鄉鎮衛生院衛生技術人員平均增加14.2人、增幅30.6%,開放床位平均增加12.41張、增幅25.2%,執業(助理)醫師平均增加2.8人、增幅32.56%,執業護士平均增加2.5人、增幅33.47%。
調機制,激發內生動能。
四川省將布局優化和機制創新統籌謀劃、系統推進,實現鄉村醫療衛生資源要素流動和機制創新的乘數效應。
如今,全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部落實“兩個允許”政策,部分縣(市、區)除對編外人員給予一定的人頭經費保障外,還落實了一定的年度績效獎勵。104個縣(市、區)開展崗編適度分離改革。135個縣(市、區)開展“縣招鄉用、鄉聘村用”改革。大學生鄉村醫生專項計劃穩步實施,547名醫學專業大學生進入村衛生室服務。183個縣(市、區)實現“兩病”門診用藥保障認定權下放。
穩村醫,夯實基層網底。
四川省明確,新進鄉村醫生應具備執業助理醫師以上資格。對沒有執業(助理)醫師的村衛生室,采取允許全日制大專以上學歷醫學專業應屆畢業生免試注冊、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選派執業(助理)醫師定期駐點或巡回等方式,予以加強。
目前,全省所有市(州)全部出臺鄉村醫生參加基本養老保險政策、老年鄉村醫生補助政策。截至2024年底,鄉村醫生中執業(助理)醫師占比提升至45.38%。
“六個堅持”系統推進
優化鄉村醫療衛生機構布局,對于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建設健康中國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必須站穩人民立場,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力解決農村群眾看病就醫急難愁盼問題,推動人的全面發展、鄉村振興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實質性進展。
一要堅持全域改革的工作思路。
優化鄉村醫療衛生機構布局,本質是體制性變革、結構性調整、格局性重塑,涉及范圍廣,觸及利益多。這不是一項單項工作,而是新發展階段中推動健康中國建設的基礎性、長遠性、系統性工程。這也不是僅涉及鄉村醫療衛生機構的工作,而是整個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必須站在衛生健康全領域的高度,統籌謀劃,將其納入衛生健康事業“十五五”規劃進行部署和實施,并積極融入鄉村振興戰略之中。
二要堅持順向調整的工作主線。
數量多、規模小、分布散、能力弱,是西部地區鄉村醫療衛生機構存在的普遍問題。優化鄉村醫療衛生機構布局,就是要順應鄉村空間形態變化之向,順應產業、人口和交通流動之向,順應農村群眾對高質量醫療衛生服務期待之向,下大力氣調整鄉村醫療衛生機構布局,著力引導人財物等資源向人口聚集的機構集中,擴大機構單體規模,增強機構服務能力,推動改革紅利更多更公平地惠及農村群眾。
三要堅持協同整合的發展模式。
優化鄉村醫療衛生機構布局,不是簡單的撤并機構,不能以數字增減論英雄。一方面,要從注重機構設置全覆蓋轉變為注重服務提供全覆蓋。資源要集約投放,以實現提質增效;服務要前移下沉,以確保鄉村醫療衛生服務可及性,進而達到減量不減服務的效果。另一方面,要結合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打破縣域內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機構長期彼此隔絕、相互競爭的格局。縣域內醫療衛生資源要一體規劃,統一調度,上下聯動,醫防融合,錯位發展;城市醫療衛生資源要反哺鄉村,夯實鄉村醫療衛生服務基礎,進而實現縣域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高效治理。
四要堅持系統推進的實施路徑。
優化鄉村醫療衛生機構布局,包含布局調整、資源整合、機制創新、能力提升四項內容,渾然一體,互為關聯,不可分割。布局調整是塑形,資源整合是鑄魂,機制創新是強心,能力提升是厚基,方便可及是目的。把四個部分割裂開來,改革就不可能真正到位,甚至會半途而廢,達不到最終目的。改革必須系統推進,一體安排,一體實施,找準主攻方向和切入點,實現鄉村醫療衛生資源要素流動和機制創新的乘數效應,釋放更多的改革紅利。
五要堅持“五個不變”的基本原則。
優化鄉村醫療衛生機構布局,要確保鄉村醫療衛生機構的公益服務定位不變、核定總編制數不變、各類轉移支付方式不變、財政補償渠道不變、各類幫扶政策不變。“五個不變”是順利推進工作的根本保障,有助于打消各方面對改革的顧慮,凝聚起改革的強大合力。
六要堅持防范風險的底線思維。
鄉村醫療衛生機構布局調整,既會牽扯過去積累的老問題,也將面臨改革帶來的新情況。實踐中,要堅持不搞“一刀切”,避免簡單化,防范化解好相關風險。要采取根據工作需要留用一批、用好新增崗位安排一批、交流其他機構統籌一批等方式,妥善安排人員,確保平穩過渡。要落實“五個不變”的要求,壓實鄉村醫療衛生機構責任,確保機構不停轉、服務不中斷。要嚴格按規定對流動資產、無形資產、在建工程及房屋、土地、車輛、辦公設備及家具等進行清理盤點,編制賬冊目錄,確保不遺漏、不虛增,穩妥推進資產劃轉,做好資產核實和登記。要按規定足額及時落實鄉村醫生各項補助,完善鄉村醫生參加養老保險、老年鄉村醫生補助等政策。
文:四川省衛生健康委主任 徐斌
編輯:連漪 李詩堯
校對:馬楊
審核:秦明睿 徐秉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