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小炒肉、麻婆豆腐、熗炒白菜、紫菜蛋花湯,搭配上清甜的西瓜,共同組成了學生們美味營養的午餐。7月2日中午,貴州省清鎮市第三中學中環校區食堂座無虛席。
“菜很好吃,就像媽媽做的一樣。”七年級32班的羅濤剛吃完餐盤里的飯菜,就迫不及待地奔向加餐窗口。看著孩子們吃得津津有味,當天的陪餐家長靳艷也忍不住豎起大拇指:“現在學校食堂不僅飯菜好吃、花樣多,價格也公開透明。孩子每周回家都說食堂的飯菜越來越好吃了!”
“校園餐”承載著學生的健康成長,事關千家萬戶,是教育領域的民生大事。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清鎮市教育局積極回應群眾關切,圍繞“校園餐”管理、食品安全監管等重點環節,陸續出臺了《學校食堂食材管理和詢價機制(試行)》《中小學校園食品安全舉報獎勵機制(試行)》等文件,為精細化管理提供制度保障。同時,加大對學校食堂和食材配送企業的監督檢查頻次與力度,充分發揮膳食監督家長委員會及社會力量的監督作用,強化監督機制,全力護航學生“舌尖上的安全”。
一餐一飯關乎孩子健康與成長,從田間到餐桌,每一個環節都必須嚴格把關。
“每天的蔬果肉品都做到‘當日達、當日清’,食材均由清鎮市糧油公司、良實農業、南方乳業等資質齊全的企業采購,確保渠道穩定且可追溯。”清鎮市紅楓第七小學食堂管理員王永賢介紹,食材送到學校后,由兩名食堂工人與一名在編教師嚴格核驗,肉類檢疫票、蔬菜快檢報告等一樣不落。
清鎮市第三中學的食品安全網織得更為密實高效。走進2000余平方米的現代化廚房,米庫、蔬菜庫、調料庫、冷庫、保鮮庫5個專業庫房將食材嚴格分區分類存儲。食材驗收區設有醒目的“問題食材暫存點”,一旦發現異常立即更換。留樣間實行“雙人雙鎖”管理,每餐取不低于125克的菜品留樣,冷藏保存48小時,確保責任可追溯。在洗碗消毒間,一臺碩大的全自動洗碗機正轟轟運轉,嚴格執行“一洗二清三消毒”的標準化流程,洗消后的餐具被送往專用的消毒庫存放。
為確保孩子們“吃得飽”“吃得好”,學校建立了家長陪餐制度,邀請學生家長代表走進食堂,從食材驗收、烹飪過程到餐具消毒全程監督,并提出意見建議,確保問題及時發現及時解決。“外孫每周回家都說食堂飯菜好吃,今天親自體驗,確實名不虛傳!”陪餐家長毛淑瓊的外孫就讀初一年級,這頓陪餐讓她徹底放心了。
這些來自學生與家長的真誠認可,源于清鎮市對校園食堂的精細化管理。該市財政全額保障全市幼兒園、中小學食堂工人工資,水電費則從生均公用經費列支,真正實現每一分錢都用在學生“嘴里”。在資金監管方面,建立了嚴格的制度保障。家庭承擔部分資金由家長在開學時按每學期100天預算一次性繳納,費用存入學校基本賬戶,全額用于學生膳食支出,實行按月結算、學期清算。
“通過政府監管、企業自律、家長監督、社會參與四方協同,我們致力于構建從農田到餐桌的全鏈條保障體系,確保讓全市學生吃得安全、吃得放心。”清鎮市教育局校園餐管理負責人趙若君說。(代勝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