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孫之樂
文/石清華
溫和的太陽,羞答答地在陽臺外揮手道別。奶奶擼袖掌勺,我則坐在墊子上陪孫子讀喜歡的圖書、看喜歡的卡片、弄喜歡的玩具。
孫子小石頭隨興所至,翻到認識的東西就笑嘻嘻地告訴我,不認識的就拉著我問。有時也找幾本他熟悉的書擺在面前,叫我每本書都讀幾頁。《我們一起做家務》《三字經》《成語故事》《小學生必讀的唐詩》,邊讀邊說。小石頭則安靜地坐在旁邊,雙眼望著我,神情專注。至于他懂不懂、明不明白且不管,只要孫子喜歡聽,我就讀。
“爺爺,讀大書。”
“好的。”
我搬出有三千五百克重的十六開本彩印《博物大百科》,孫子雙膝跪在沙發前興致勃勃地翻起來,也把我拉在一旁:“爺爺,我們一起看。”
有時一頁一頁地翻,我則看著畫面旁的解說告訴小石頭:“蝴蝶”“帝企鵝”“海龜”“長頸鹿”等等。有時翻幾頁,翻到哪里就說到哪里。
“爺爺,你什么都知道呀?”
“你看,畫的旁邊有解說。爺爺認識很多字,只看著讀就行了。你以后會比爺爺認識更多的字,知道的就比爺爺更多。”
“嗯,我要認好多好多的字。”
只是陪孫子玩,使其開心,沒有要他學什么知識的想法。孫子會翻書,對圖書有興趣就行。看了十多分鐘,我需要休息一下,而孫子仍然手腳嘴不停地自由行動。
我斜靠在沙發上,渾身舒服,看著小石頭胖腳胖手胖臉胖嘟嘟、紅撲撲的,一股說不清、道不明的甜味涌上心頭。這也許是人們所說的天倫之樂、幸福之感吧。想著便將兩腳放在滑滑梯的高端:“小石頭,來,把爺爺的兩腿當獨木橋爬。”
“好。”
說完爬上滑滑梯,一腳撩過我并攏的雙腳,騎在腳上朝我呵呵一笑:“騎馬。”
“還過不過獨木橋?”
“過。”
“那你過呀。”
小石頭彎下身子,翹起屁股,兩手抓著我的褲管緩慢地向我爬來。爬著爬著,重心一偏,身子晃悠了一下,我趕緊用兩腿的高低來平衡,孫子順利過橋,抓住我的領口,站在大腿上,把胖胖的圓臉湊到我的眼前,笑嘻嘻地喊:“爺爺。”
那是成功的喜悅:我爬過來了。又爬了幾個來回,奶奶已經把飯菜做好了,只等孫子的飯菜涼一點后即可吃飯。
在等待的片刻,奶奶也來和我們玩。小石頭馬上跑到奶奶身邊,兩手輕輕搖一搖奶奶的手臂,甜甜地、脆脆地說:“奶奶,給我讀成語故事。”
“好,你去把《成語故事》拿來。”
小石頭準確地拿來《成語故事》,奶奶大約準備從開始往后讀,先說出“安居”兩字,靈機一動,略停一停,孫子馬上說“樂業。”“百發”……“百中”。奶奶換個方式繼續問:“某某補天。”“女媧。”“某某填海。”“精衛。”奶奶采用不同的方式說了一會兒,小石頭大多能準確地答對。到吃飯時,我詳細地數了數奶奶說的成語,小石頭答對了四十個。162個成語故事,常說和讀了前面的一百個左右,后面的說得少一點,沒有檢測,估計也不能答了。由此看來,經常給他讀一些淺顯的詩文,說一些趣味故事,教認一些所見的事物,也許暫時沒用,但見多識廣的見解是肯定不會錯的。
晚上與兒媳婦視頻時,匯報小石頭上午與奶奶在金魚池邊與一個可能三歲多的姐姐玩時,小石頭告訴姐姐周邊樹木的名稱:紅花檵木、南天竹、海桐等;小石頭喜歡和哥哥姐姐玩,不喜歡和弟弟妹妹玩。可哥哥姐姐有時卻不喜歡和弟弟妹妹玩,每當這時,小石頭總跟在哥哥姐姐身邊,試圖與他們融為一體;成功時歡樂嬉笑,失敗時則哇哇大叫。孩子們可能有個共同點:小孩子喜歡和比自己大的孩子們玩,而大孩子卻不喜歡和比自己小的孩子玩。那個姐姐要回家了,小石頭似乎有點不高興,看著姐姐跟著媽媽走了,喃喃自語地說:“姐姐不喜歡我啦。”
“姐姐喜歡你,我們都回家吃飯,午睡后下午再來玩。”
“好。”
現階段,家長、玩樂場所的其他人,無論說什么話,小孩子會跟著說;無論什么行為,小孩子也會模仿。小石頭在小區周邊與很多小朋友玩時,比其他小朋友都肯說話,似乎比他們說得好一些。對此我想:在今后帶孫子玩時,雖不能三遷其居,但盡可能遠離粗野,靠近儒雅,說話文明。小石頭很肯說話,這是不是有較好的語言天賦呢?如果有,該怎樣才能使其得到較好地發展呢?目前我不知道。
在孫子的養育上,我們始終與兒子、兒媳婦保持一致。據自己所經歷的養育實踐,給兒子兒媳婦提出一些建議,供他們參考。望子成龍是家人的共同愿望,揚長避短、與時俱進、盡力養育是我們的想法,也是家人的快樂。
(2022年5月14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