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內因“控制權擬變更”兩度臨時停牌的江蘇長齡液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齡液壓”),其易主事項終于塵埃落定。
7月10日晚間,停牌五天的長齡液壓發布控制權變更公告:收購方由成立于2018年的青島造芯新勢力“核芯互聯”創始人胡康橋及其關聯方,將斥資21.13億元,通過“協議轉讓+要約收購”的創新方案,合計持有該公司41.99%表決權,從而取得控制權。
37歲的清華海歸芯片專家、核芯互聯科技(青島)有限公司創始人胡康橋,將成為長齡液壓的實控人。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交易獲得了無錫國資的強力助推。無錫國資斥資8.47億元,為胡康橋完成此次入主提供了關鍵的資金支持。
至此,青島芯片新勢力成功跨界入主無錫傳統制造企業。
業績四連降的長齡液壓,二度“賣身”
成立于2006年的長齡液壓于2021年3月在上交所主板上市,其實控人夏繼發、夏澤民父子所持股份在2024年3月解禁。
此次長齡液壓的易主公告并不突然。今年1月13日盤前,這家液壓元件制造商突然宣布停牌,公告稱控股股東夏繼發正在籌劃可能導致控制權變更的重大事項。
然而僅僅一天后,長齡液壓便宣告交易終止,理由是“就某些核心條款未能達成一致意見”。這場閃電終止的易主嘗試,折射出傳統制造企業尋求轉型的迫切心態。
作為工程機械液壓核心部件供應商,長齡液壓主營產品涵蓋中央回轉接頭、張緊裝置及回轉減速器等關鍵組件,廣泛應用于挖掘機、高空作業平臺等設備,客戶覆蓋三一重工、徐工集團等行業頭部企業。
圖片來源:長齡液壓官網
關于長齡液壓此次控制權轉讓,與其上市后持續承壓的業績表現密切相關。
在2018年至2020年,長齡液壓展現出強勁增長勢頭:營收增幅最高達到71.69%,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扣非凈利潤)增幅一度達到118.73%。
然而,在其登陸資本市場2021年,企業業績便直轉急下。
2021年至2024年,長齡液壓分別實現營業收入9.07億元、8.96億元、8.06億元和8.83億元,分別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02億元、1.27億元、1.02億元和0.95億元,凈利潤呈逐年下滑態勢。
在此期間,長齡液壓嘗試拓展光伏回轉減速器等新業務,但未能扭轉局面。
今年一季度,長齡液壓實現營業收入2.19億元,同比下降2.6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082.47萬元,同比下降7.63%。
今年7月4日,長齡液壓再次緊急停牌,重啟控制權變更計劃。這一次,夏繼發父子最終選擇了來自青島的芯片行業的新銳力量。
青島芯片獨角獸浮出水面
此次入主長齡液壓的胡康橋,是一位典型的清華系科技創業者。
資料顯示,胡康橋生于1988年,畢業于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本科專業,后留學美國,在萊斯大學獲得電氣工程專業芯片設計方向碩士學位,系核芯互聯科技(青島)有限公司及核芯互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的創始人,國家科技創業領軍人才。
據官網信息,核芯互聯科技(青島)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12月,總部位于青島,在北京、上海、深圳設有研發中心,是一家專注于數模混合信號鏈芯片設計的高新技術企業。2022年,核芯互聯成功入圍中國IC獨角獸榜單。
與聚焦消費電子領域的芯片企業不同,核芯互聯選擇攻堅高性能工業模擬芯片。其研發團隊由業界精英組成,短短數年間已實現上千種型號芯片的量產,相關產品已在電力、軌交、智能制造等領域的上千家企業中批量使用。
目前,核芯互聯已完成四輪融資,累計融資超6億元,中金資本、同創偉業、東方富海等頭部機構均在投資方之列,足見市場對其在芯片設計領域未來前景的看好。
國資推手,巧設交易架構
再看本次交易,長齡液壓控制權變更的交易設計頗為精妙。收購方采取了“協議轉讓+部分要約收購”的雙重架構,以21.13億元總價鎖定41.99%表決權。
具體來看,胡康橋控制的核芯聽濤與江陰國資背景的澄聯雙盈,以每股34.39元價格協議受讓夏繼發父子持有的29.99%股權,交易額14.86億元,精準避開30%的全面要約收購紅線。
在此基礎上,胡康橋的一致行動人核芯破浪擬以每股36.24元發起12%股份的部分要約收購,原實控人及其一致行動人已承諾申報相應股份以確保要約成功。
這宗交易的關鍵資金安排中,江陰國資扮演了核心角色。胡康橋及合伙人通過向國資平臺新澄核芯轉讓核芯互聯(青島)部分股權,獲得了本次收購所需的6億元資金。
值得注意的是,承擔此任務的新澄核芯由江陰市高新區國資辦實際控制,且其成立時間點為2025年6月20日,精準卡位在長齡液壓停牌前夕。除此之外,江陰國資還通過其控制的另一收購主體澄聯雙盈,直接出資2.47億元收購了長齡液壓5%股權。
兩者合計,江陰國資在此次總價21.13億元的交易中總投入高達8.47億元,占比約四成。
隨著交易完成,青島芯片企業核芯互聯創始人胡康橋通過入主長齡液壓,成功實現了對上市平臺的控制,不僅為其自身芯片資產的資本化開辟了通道,也為長齡液壓的轉型升級注入了新的可能性。
這場跨越地域與行業的聯姻,能否成功融合液壓制造與芯片設計的技術優勢,實現協同發展?將是市場持續關注的焦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