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日晚,“蘇超”第七輪,無錫隊主場迎戰淮安。
比賽當天,江陰體育中心的觀眾席上,一群人格外搶眼,他們身穿“無體育,不清華”的短袖T恤,熱情高漲地為無錫隊加油助威。
說起這支“拉拉隊”,來頭可不小,他們正是受無錫科技部門邀請前來觀戰的清華大學創新領軍工程博士團,那句響徹清華園的“為祖國健康工作50年”,此刻成了蘇超場邊最硬核的助陣。
其實就在抵達無錫當晚,這群學霸就按捺不住,直接約戰北大清華校友聯隊,踢了場火花四濺的“熱身賽”。
無錫之所以能夠吸引這些頂尖人才的目光,靠的不僅僅是蘇超賽事的火爆。
最近,無錫在科創領域動作頻頻、好戲連臺:
第一,是力邀北航、西安交大、華南理工等985高校科技精英,精心打造全國未來技術學院“科創未來”創新創業大賽;
第二,是面向明日之星的Future X暑期學校火熱開營;
清華工程博士團這次來無錫,也不光是看球賽,他們還安排了緊湊的行程,分別在濱湖和江陰參加合作交流會,實地走訪企業、研究院等單位,深入了解無錫的創新環境。
隨著來自五湖四海的“最強大腦”涌入無錫,這片土地的科創養分也愈發豐沛起來。
01.
打入“清華朋友圈”
清華大學工程博士團是由清華大學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培養的創新領軍工程博士群體,聚焦國家重點行業、地區,特別是那些創新型企業,培養能解決實際重大難題的工程領域頂尖人才。
這次來無錫交流的30多位成員,個個都是行業里的“大咖”:有領軍科技公司的高管,有一流科研院所的技術骨干,還有經驗豐富的投資人和管理者。
他們此行也不是空手而來,不少人懷里都揣著前沿技術和待孵化的項目,想看看在無錫這片熱土上有沒有可以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的機會。
交流期間,博士團考察走訪了
清華大學無錫應用技術研究院智能產業創新中心、清華與江陰市合作共建的MUST精密光電研發產業化基地、清華校友創辦的江蘇昕感科技公司等企業及科研機構。
一路看下來,無錫的產業實力、創新政策以及政府的服務意識,都在這群見多識廣的博士們心中留下印象分,積極熱情的創業氛圍也讓一些成員開始認真考量在無錫設立研發中心、開展項目合作。
其實,清華工程博士團每年都會組織這樣的活動,這群人本身就是在工程領域追求卓越的高精尖人才,很多人在清華讀博前就擁有深厚的產業背景,他們渴望的是把學術的“高深”和產業的“實用”真正打通,讓產學研不再只是口號,而是能扎扎實實落地。
無錫,正是他們尋找這種結合點的理想之地。
新源清材的劉宇博士就是帶著“考卷”來的典型。
他所在的公司是清華超分子材料成果轉化的代表性案例,科研的核心是解決新能源場景中的本質安全問題,他們掌握的超分子編碼技術,能夠根據特定的需求,設計并制造出相應的新型材料,他們研發的鋰電池專用滅火藥劑、浸沒冷卻液、還有電解液添加劑,都在不斷探索新的技術突破和應用場景。
因此,他提到了一個痛點:除了當地提供的良好環境,企業自身“提出問題”的能力也很重要,當地企業如果能更清晰地提出技術痛點、具體需求,那么這些頂尖的科研人員就能更有針對性地進行研發“定制”。
清華工程博士團最不缺的就是博士、博士后這樣的高端智力資源,關鍵就在于他們需要當地產業界告訴他們“迫切需要解決什么”,“需要他們研究什么”,大家精準對接,才能事半功倍。
02.
留住“頂尖學院派”
除了清華大學工程博士團,在這個夏天,無錫還迎來了一批更年輕的“未來之星”,他們是來自全國頂尖985大學“未來技術學院”的精英學子。
如果說博士團是經驗豐富的“社會派”,那么這批學子就是充滿前沿探索精神的“學院派”。
于是,無錫為他們量身搭建了一個舞臺:全國未來技術學院“科創未來”創新創業大賽。
總決賽現場堪稱神仙打架,北大、上海交大、西安交大等高校的30個頂尖項目同臺競技、火力全開,大家琢磨的都是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清潔能源、太空探索這些前沿領域。
在主辦方看來,這場競賽不僅是為“學院派們”提供一個比拼創意、交流想法的平臺,更重要的是去傾聽學生的奇思妙想,盡可能地幫那些聽起來天馬行空的創新點子,找到能切實落地的土壤。
有意思的是,最后獲獎的那些亮眼項目,很多都是由無錫自己設立的未來技術“太湖獎學金”和“太湖創新基金”支持培養的創新人才做出來的。
可見無錫布局之早、下手之快、眼光之準。
此外,今年12家未來技術學院首次集中到無錫開展一場為期8天的特色暑校:
“Future X暑期學?!?/strong>。
這可不是普通的夏令營,它專門為這些拔尖學生設計,特別邀請哈佛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東南大學等名校導師,圍繞人工智能、未來機器人與機器人工程、百年諾獎技術重現與超越等主題,為學生們提供針對性的輔導,還邀請前駐外大使、參贊等國際組織與資深產業專家開設全球勝任力與新質生產力系列講座,更重要的是,它創造了一個讓全國最優秀的年輕人聚在一起、互相學習、甚至可能碰撞出合作火花的寶貴機會,堪稱中國未來科技人才的“線下見面會”
北航的大三學生苑軼博就是其中一員。
他研究的方向是空間機械臂,而這次暑校的主題之一恰好就是“通用人工智能”,尤其是“具身智能”板塊,和他研究的方向緊密相關。
來到這兒,他能夠跟其他頂尖院校的學霸們切磋交流,還有海外大咖授課,機會難得,能學到不少寶貴的專業知識。
苑軼博告訴我,他算是無錫“回頭客”,之前跟著北航實踐隊來探訪過無錫梁溪區的知名企業,對無錫的印象也很好,政策到位、給錢實在、人才扎堆又身處長三角C位,在這樣的地方搞硬科技,發展潛力必然不小。
通過舉辦高水平的科創賽事和主題鮮明的暑期學校,無錫不僅為這些肩負未來的年輕人提供了成長的沃土,也為城市自身積蓄著澎湃的創新動能,今天這群在太湖畔的年輕人,或許就是明天定義下一個十年的“種太陽的人”。
押注未來最好的方式,就是親手栽下最有希望的種子。
無錫,深諳此道。
03.
把握校地合作“新圖景”
活動期間我注意到,“未來技術學院”這個名字被反復提及,這個聽起來就頗為科幻的名詞,實際上是教育部在早在2020年提出的一個教育嘗試,屬于新工科的先鋒陣地。
2021年5月,首批12所頂尖大學的未來技術學院正式亮相,徹底顛覆了傳統學院的培養模式。
首先,它特別看重“學科交叉”。
比如北京大學成立未來技術學院時,從原先的生命科學學院分出來一個分子醫學研究所,又從工學院拿出來一個生物醫學工程系,整合了國家生物醫學成像科學中心,跨界融合后注入新鮮血液創建了大數據與生物醫學人工智能系。
這樣“混搭”出來的學院,意在培養“倒T型人才”,也就是兼具某一領域專業深度("│")和跨學科知識廣度("─")的復合型人才。
這種培養自然不能是關起門來做學問,未來技術學院采取的是“項目制培養”。
想想看,普通大學生可能大一學基礎課,大二大三啃專業課,大四出去實習,之后再考慮深造,但學完的知識如果不用,很容易就生疏了,未來技術學院很早就看到了這點,所以它們把學生直接“扔”進真實的科研攻關項目里。
這些項目瞄準的往往是真實的產業需求,而某個項目想要落地,則必須面對如何解決實際的行業問題、怎么去融資、怎么組建和管理團隊等一系列問題,學生們在這個過程中,學到的不僅僅是書本理論,更要直面技術攻關、產業轉化和團隊協作的現實挑戰。
而無錫,是全國第一個與首批12所未來技術學院全面“牽手”的城市。
這份遠見實在令人稱道,隨著合作的深入,無錫的未來產業圖景也越來越清晰:
北京大學長三角未來技術生命健康研究院已經在無錫高新區啟用,聚焦智慧醫學、精準醫學、醫療器械、腦機接口,目標是把頂尖的生物醫藥技術從實驗室推向市場;
無錫梁溪區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共建的未來空天科技實習實訓基地、“天都-北航”深空探測聯合實驗室也正式啟動,為探索星辰大海提供著人才和技術的支撐......
經過三年的探索與磨合,無錫和未來技術學院的師生們已建立深厚的伙伴關系,并不斷探尋著新的合作方向和發展空間。
在一場無錫科技部門與全國未來技術學院的合作座談會上,大家圍繞未來技術人才培育和產業賦能,探討未來技術學院合作“無錫模式”2.0版本升級的思路和做法。
比如,目前的合作是以學校對應聯系無錫某個板塊的形式開展的,但到具體項目上,究竟落在哪個區最合適,還得看雙方的匹配度,未來的合作應該不拘泥于固定的“配對”,跨區合作、各校之間互通有無產生的效果會更好。
另外,大家也在思考,如何打造一些更有影響力的品牌活動,提升校地合作的輻射力和影響力。
像上海交大溥淵未來技術學院提出的“未來學者計劃”就很有見地,在無錫未來技術“太湖創新基金”、創新創業大賽的基礎上,能否聯合全國所有未來技術學院,共同評選高規格的“未來學者”,或是通過大賽后續的項目成果展示,形成一些在全國未來技術學院層面、與無錫合作層面都叫得響的品牌活動。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深刻的共識正在形成:
現在國內的大學生具有很強的解題能力,但在發現和提出關鍵問題上卻暴露短板。
未來的創新領跑者,不能只做解題高手,更要成為能精準“出題”的人,因此敏銳洞察真實需求、提出并應對新挑戰,是當下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最核心、也最具挑戰性的任務。
無錫與未來技術學院的這場深度合作,正在為鍛造這種“提問的力量”不斷發力。
未來的競爭,核心是人才的競爭。
對此,無錫沒有被動等待,而是主動張開懷抱,搭建平臺,創造條件,努力讓自己成為吸引這些“業界明星”和“未來之星”的強磁場,成為他們施展才華、實現夢想的理想目的地。
無錫所托舉的,從來不是飄在云端的口號,而是一個充滿想象但也腳踏實地的未來。
近期熱門文章推薦
回復關鍵詞閱讀
- 濱湖區的咖啡店,正在治愈我的精神內耗(關鍵詞:咖啡店)
紅星美凱龍老板廢掉了(關鍵詞:紅星美凱龍)
阿滿百香雞大戰紫燕百味雞,為何選擇南京(關鍵詞:紫燕百味雞)
新質蛋白賽道,無錫高新區用“頂級陣容”殺進來了(關鍵詞:新質蛋白)
清華大學,為什么會在這里進行一場AI賦能科研的深度布局(關鍵詞: AI布局 )
江浙皖“C城”暗戰:徐溫二州爭萬億,蚌埠突入高端局(關鍵詞:“C城”暗戰)
- 江蘇,依舊是最堅定的出海者(關鍵詞:出海)
- 如果不是蘇州這個園區,中國自動駕駛第一股可能要晚來兩年(關鍵詞:蘇州園區)
80歲的上海財閥,依然強得可怕(關鍵詞:上海財閥)
3年從0到25億,惠山經開區相準了這批新能源“千里馬”(關鍵詞:惠山經開區)
一支穿云箭,中國創新藥出海千軍萬馬來相見(關鍵詞:創新藥出海)
淮安低調王氏兄弟,硬控國內兩大產業(關鍵詞:淮安)
常州龍頭200億砸向淮安,這個全球第一穩了(關鍵詞:常州龍頭)
一千年的二泉映月,值得出一個這樣的文旅爆款(關鍵詞:文旅爆款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