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廣東醫科大學膳行天下志愿服務隊在云浮市郁南縣歷洞中心小學,以"三下鄉"暑期夏令營為契機,精心打造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舌尖上的科學課堂”。隊員們將食品安全科普與傳統藥膳文化珠聯璧合,為鄉村兒童獻上了一份兼具知識性與趣味性的文化盛宴。
“清水濯纓,方見本真!”食品安全課堂上,隊員鄭圳鎧匠心獨運,以可食用色素模擬細菌殘留,令孩子們直觀領悟"病從口入"的深刻道理。課堂以"三大頑敵"——細菌病毒、過期食品、三無零食為切入點,通過情景劇場與闖關游戲雙管齊下,讓學生在沉浸式體驗中輕松掌握辨別"三大頑敵"的方法與遠離它們的訣竅。當隊員化身“黑心商販”兜售三無彩虹糖"時,孩子們火眼金睛,紛紛指出“包裝無日期”“色素超標”等破綻。在“七步洗手法”實踐環節,十名“洗手小達人”脫穎而出,獲頒榮譽印章。課堂氣氛熱烈非凡,孩子們求知若渴的神情令人動容。
圖為鄭圳鎧為學生進行食品安全授課。鄭寧如 供圖
圖為隊員們在指導學生七步洗手法。張茵茵 供圖
"生者清六腑之熱,熟者滋五臟之陰。"藥膳課堂上,隊員何韻曦引經據典,通過《古法秋梨膏》視頻,解密秋梨"潤肺止咳"的養生奧秘。何韻曦深入淺出地講解了秋梨的養生功效,重點介紹了秋梨膏、秋梨棒棒糖和秋梨山楂湯等傳統藥膳的制作原理。通過現場演示,孩子們了解到秋梨"生者清熱,熟者滋陰"的特性。她還特別強調:“藥膳雖好,但需因人而異”,提醒孩子們注意食用禁忌。課堂互動環節,孩子們踴躍提問,對“秋梨為什么能止咳”“藥膳和普通食品有什么區別”等問題表現出濃厚興趣。志愿者們諄諄告誡“腹瀉忌生梨”“糖尿病控用量”等注意事項,將“藥食同源”的理念詮釋得淋漓盡致。
圖為何韻曦為學生講解秋梨藥膳。張茵茵 供圖
圖為隊員帶領學生制作秋梨棒棒糖。張茵茵 供圖
實踐環節更是精彩紛呈。孩子們聚精會神地觀察糖漿狀態變化,當琥珀色的糖漿滴入冷水瞬間凝固時,教室里爆發出陣陣歡呼。五年級學生小林舉著晶瑩剔透的棒棒糖感慨道:"原來秋梨不僅能當水果吃,還能做成這么好吃的藥膳!"孩子們分工協作,有條不紊,在勞動中體會到了"知行合一"的深刻內涵。
“從識別添加劑到制作藥膳零食,我們以'寓教于樂'的方式,讓孩子們領悟了'飲食有節'的千年智慧。”膳行天下志愿服務隊開展此次活動,更以"古法新詮"的方式,為藥膳的傳承開辟了新徑。此次活動如春風化雨,既傳播了科學飲食理念,又弘揚了傳統文化精髓,。膳行天下志愿服務隊用專業知識,為鄉村教育振興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訊員 潘華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