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氣溫高,濕度大,暑濕之氣容易侵襲人體。中醫認為此時“陽氣外浮、內陽虛弱”,容易耗氣傷津,引發暑濕病癥,可出現食欲不振、易感冒、體質虛弱等問題。但三伏天也是“冬病夏治”的黃金期,養生得當可祛除體內寒濕,增強體質。
飲食:清補祛濕,忌貪寒涼
宜吃清熱解暑:綠豆湯、荷葉粥、冬瓜、苦瓜、絲瓜。健脾祛濕:赤小豆、薏米、山藥、茯苓、芡實。溫養陽氣:生姜(晨起含片姜)、羊肉(陽虛者可少量燉湯)、紅糖姜茶(空調房必備)。注意:體質偏熱者(易上火、口干)少用溫補食材。忌吃冰鎮飲料、冰淇淋:損傷脾胃陽氣,易生濕氣。油膩辛辣:加重濕熱,如燒烤、火鍋等。推薦食療方:三豆飲(綠豆、赤小豆、黑豆),清熱不傷脾。 冬瓜薏米老鴨湯,滋陰利濕,適合暑濕天。
起居:避暑藏陽,適度出汗
規律作息早睡早起,22:30前入睡,6-7點起床,避免熬夜耗陰。午休30分鐘養心,11:00-13:00是心經當令。適量運動選清晨或傍晚,練八段錦、太極拳、散步等溫和運動,以微微出汗為度。忌大汗淋漓,氣隨津泄,易虛脫??照{溫度≥26℃,避免直吹,護住后頸(大椎穴)、肚臍(神闕穴)。睡前用40℃熱水泡腳15分鐘(加艾葉或花椒更佳),驅散寒氣。
情緒:靜心養神,防“情緒中暑”
中醫認為“暑易傷心”,易煩躁、失眠。建議:聽舒緩音樂、冥想、練習深呼吸,按揉內關穴(腕橫紋上2寸)、勞宮穴(握拳時中指指尖所對掌心處)。
按揉左右手臂上的內關穴各2分鐘。內關:掌心向上,腕掌橫紋中點向上3橫指(食指到無名指)處。按下去時候可以感覺到下面有兩條大筋,內關就在兩條大筋之間。
勞宮穴:在手掌中心,第3掌指關節近端,第2、3掌骨之間,偏于第3掌骨??梢詫⑹治杖?,然后找到中指指尖對應的地方,就是勞宮穴。
值得注意的是,三伏天忌多喝涼茶降火,寒涼傷脾,反而加重濕氣;忌過度出汗,易導致電解質紊亂??傊?,三伏天養生要“以熱制熱”,通過溫陽飲食、適度運動、艾灸等方法,驅散體內寒濕,為秋冬健康打好基礎。體質不同方法各異,建議請前往專業醫院進行個性化調理。
(作者系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主治醫師)
作者:張偉戈
文字編輯:陳晶
新媒體編輯:李婧然(實習)
審核:李木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