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第18屆國際歷史地理學家大會(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Historical Geographers, ICHG)開幕式在復旦大學相輝堂舉行。
2025年7月14日,第18屆國際歷史地理學家大會開幕式在復旦大學相輝堂舉行。本文均為 李玲 圖
本屆大會由復旦大學與中國地理學會聯合主辦,以“歷史地理學:多樣性與可持續性”為主題,吸引了來自海內外的500余位專家學者及師生代表參會。本屆大會恰逢國際歷史地理大會五十周年,是首次通過公開申辦的方式選定主辦單位,也是首次在中國舉辦。國際歷史地理學家大會起源于1975年,是國際歷史地理學界規模最大、水平最高、影響最廣的全球盛會。
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校長金力表示,復旦大學一直是中國歷史地理研究的重鎮。本屆大會首次在中國舉辦,既是對中國歷史地理學成就的肯定,更是中外學者深化交流、互促共進的寶貴契機。他期待通過本次大會加強國際合作,匯聚全球資源,共同推動歷史地理學在多元化路徑上縱深發展,為破解全球性問題貢獻更多智慧。
“環境演變與中華文明形成數據平臺”(試運行)啟動。
會上正式啟動“環境演變與中華文明形成數據平臺”(試運行)。該平臺是國內首個聚焦環境變遷與中華文明演進關系的綜合性數字展示平臺。
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所長張曉虹教授介紹,該平臺將人工智能(AI)與中華文明相結合,以空間可視化技術為支撐,通過多源數據融合與集成式呈現地理環境演變與中華文明歷史演進的關系,為深入研究中華文明形成與發展的歷史地理背景,探索"環境-文明"互動機制提供創新研究思路。通過這一創新的AI數據平臺,可以見證五千年文明傳承的地理基因。平臺整合多學科數字資源,構建“引用文獻”“成果圖件”“不可移動文物”“可移動文物”“專題數據庫”五大特色功能板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