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四川新高考志愿填報日程安排,就在7月6日,四川省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錄取工作已經全面啟動。
這其中,部分優秀的考生已經通過強基計劃等先行鎖定了清北等名校。接下來,基本就是坐等錄取通知書了。
很難不讓人羨慕呀。
當然,除了學霸們的大學選擇和生涯規劃,還有一些家長也很好奇,這些孩子如此優秀,他們的小學、初中到底都在哪里讀的呢。
這兩個問題,也是最近我們直播間被提問頻率最高的問題之一。我們也明白家長心里在想啥,就想知道,這些優秀的學生之所以優秀,是否能在小學和初中的就讀學校里找到關聯。
于是,我們就針對今年的部分優秀考生做了個隨機統計,結果也挺有意思:很多優秀考生的小學和初中,其實讀的大多都是普通學校。
當然,因為樣本有限,還不足以去總結某種規律,但是,結合往年我們所做的一些訪談來看,我們還是想告訴家長:比起盲目追求名校光環,我們更應該看到,學霸們優秀的背后,是良好的學習習慣、多元的成長路徑以及長遠的生涯規劃。
接下來,我們先來看看成都學霸們的小學和初中隨機統計。
樹德中學寧夏街校區 鐘鎧羽
全省物理類前十
鐘鎧羽小學1-4年級就讀于成都市茶店子小學,5-6年級就讀于成都外國語學校附屬小學,隨后也在成都外國語學校讀完了初中。
鐘鎧羽爸爸說,從小學起,孩子的行為和學習習慣就非常好,同時還非常喜歡運動。談到自己高中時的學習經驗,鐘鎧羽表示一是要在課堂上和老師積極地交流;二是要及時整理錯題,及時鞏固;三是要需要擁有一個很好的學習心態。
對于未來,鐘鎧羽表示想學工科或者計算機類的,會利用這個暑假提前學習一些編程課。
成都市錦江區嘉祥外國語高級中學 葉恒鋒
全省物理類前十
葉恒鋒的小學就讀于成都師范附屬小學華潤分校,錦江的家長們應該都比較熟悉。小升初的時候,葉恒鋒去到了成都市錦江區嘉祥外國語學校。
讓同學和老師印象深刻的,不只是葉恒鋒的成績,而是他的“穩”。“性格穩,發揮穩”。
葉恒鋒說,自己非常推崇自主學習,平時會根據老師課堂上講的內容,進行針對性地提升、拓展,從而拓寬知識的視野,擁抱多元的生活。所以,老師同學說的“穩”,其實更多還是在于心態夠穩,發揮自然穩。
至于心儀的大學和專業,葉恒鋒表示想去清華或者北大,學習計算機和人工智能方向。
成都列五中學 郭蘭燚
物理類678分
郭蘭燚從小學到高中,都是全程公立教育路徑。小學就讀于雙林小學御風分校,是成都市雙林小學教育集團的成員校,于2018年由雙林小學領辦,是一所比較年輕的分校。初中就讀于列五中學,這所成華區的“老大哥”,相信不用多說,家長都很熟悉了。
高三階段,郭蘭燚對自己每天有三點要求,一是作業必須“吃透”,堅持每道題深入推導,深入思考;二是抓住課堂,不管什么時候都必須把課上好,絕對不能走神;三是攻克薄弱點,針對每一科中比較薄弱的板塊,進行專門地“專題轟炸”練習,直至完全攻克。不過,郭蘭燚從不熬夜,晚上11:30準時睡覺,他說效率比時長更重要。
所以,“與其關注成績好,不如關注他的習慣好”,郭同學的這幾個習慣,老師也強烈推薦初高中的同學們多參考借鑒。
成都樹德中學寧夏街校區 張應瑋
物理類690分
張應瑋初中就讀于龍泉驛區十陵中學校,這個學校可能其他區的家長都不怎么熟悉,算是龍泉的一所老牌中學了,1970年創建,同時也是成都市義務教育階段“新優質學校”,擁有近1000平方米的學生素質發展中心。
據張應瑋的班主任張琳蕊介紹,張應瑋中考成績位列全市2059名,高考位列全省80名,而張應瑋的“逆襲法寶”就是抓住每一節課,課堂上認真聽講,課后作業獨立完成。
成都樹德中學寧夏街校區 姚云翰
歷史類669分
姚云翰的小學就讀于泡桐樹小學,初中就讀于成都市樹德實驗中學,從“五朵金花”到“三小聯中”,都是家長們非常熟悉的學校。
談到學習,姚云翰表示,肯定是會累的,但肯定也是非常有收獲感的,要相信總會有有輕舟已過萬重山的那一天,一定要堅持往下走下去,因為不走一定不會成功。
成都外國語學校 馬戈
歷史類667分
馬戈小學就讀于成都茶店子小學,也是金牛區的一所老牌小學,初中就讀于成都外國語學校。
馬戈表示,平時學習之余,會和朋友約著打桌游、打游戲。在他看來,學習和打游戲同等有趣,該學習的時候就認真好好學,要休息的時候就暢暢快快地打,可以把學習看成像打游戲通關一樣,一關一關攻克。
成都市錦江區嘉祥外國語高級中學 周姝妙
歷史類665分
周姝妙的小學和中學,分別是在雙林小學和嘉祥。
談及自己的小學和中學,周姝妙說,小學為自己養成了習慣,中學讓自己更多是在掌握方法。但不管學習重點是什么,“跟著老師的節奏走”,非常重要。
四川省成都列五中學 彭舒
歷史類641分
彭舒小學就讀于泡桐樹小學西區分校,這所小學在很多家長眼中,是泡小除本部以外,辦得最好的一所分校;初中就讀于彭州市宏德學校,家長們可能更熟悉它原來的名字,也就是博駿。
談到自己的學習習慣,彭舒調侃自己是一個時間管理大師,平時會用便利貼來寫下今天預計要干的事、今天的作業或者待辦事情,然后把它貼在顯眼的地方,時刻提醒自己。
除了成都這些優秀考生,我們還了解了一些四川其他城市的優秀考生,發現在他們的成長軌跡中,其實小學和初中也不全都是所謂的頂尖名校。
比如,以優異成績躋身全省物理類前十的黃燦,高中畢業于南充高中順慶校區,初中就讀于南充五中育英校區,小學就讀于蓬安縣實驗小學;
物理類696分考生劉昊軒的教育歷程完全在榮縣本地完成:小學就讀于榮縣西街小學,初中、高中就讀于榮縣中學;
樂山犍為一中的梅詩苑取得了物理類695分,小學畢業于犍為縣孝姑鎮中心小學,初中就讀于犍為外國語實驗學校;
物理類692分考生趙健豪,小學畢業于達州市通川區第四小學,初中、高中均就讀于達州中學;
歷史類670分考生譙惠蘭也畢業于南充高中,初中就讀于西充縣天寶中學,小學就讀于西充縣建設路小學,一路公辦教育,從縣里考到市里最后拿下全省前列;
綿陽中學的唐靜怡拿下了歷史類668分,小學就讀于綿陽成綿路小學,初中就讀于綿陽富樂實驗中學……
值得一提的是,在統計數據過程中,我們還發現今年江蘇省高考理科最高分得主司偉杰,小學是在成都讀的,就讀于邛崍市羊安小學。
以下是更多學生的小學初中信息,詳見表格↓
特別要說明,以上所有優秀考生的信息,我們都是在完全隨機的情況下采訪、統計的。也就是說,在采訪之前,我們完全不知道他們的小學和初中的情況。
此前,我們經常能聽到圈內工作者或者教育專家,在分析學霸成長路徑時會說,持續的努力和科學的方法才是成功的關鍵。
這些話可以說是老生常談了,但落到統計數據上來看,確實如此,去深扒這些優秀考生的共同特質時,不難發現,個人的學習習慣和內在動力遠比學校名氣重要。
比如,成都三十七中徐子清的經歷尤為典型:小學就讀于泡桐樹小學,初中就讀石室聯中陜西街校區,中考僅580分,高中到三十七中后,高一數學僅70分,通過三年系統學習,高考數學提升至113分,總分以638分位列歷史類全省580名左右。
所以,回到那個讓無數愛長最糾結的問題:到底如何給孩子選小學和初中?
我們也帶著這份統計和這個問題,請教了身邊多位高中資深一線教師,得到的答案也都是差不多的,他們多數認為,其實不單單是這份隨機數據,包括往年的經驗,很顯然的一個現象就是,進名校,不一定就代表會成功;非名校,不一定就代表不能成功。
一位剛剛帶完高三的資深班主任表示,教育是一個極為復雜的過程,受多個因素影響,名校只是其中一方面,比如,還有孩子天賦、學習習慣、家庭教育、教師引領等等,絕不單單是“名校就等于成功”這么簡單的算式,“倒推來看,就高中而言,有了好學生,學校才會有好出口,才會成為‘名校’。”
所以,家長朋友們,不用太過焦慮,從一張張成績單背后,有著多元的成長路徑,教育真正的價值,從來都不在于起點本身,而在于那段從起點出發后不斷超越自我的旅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