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肅·每日甘肅網通訊員 趙玉梅
近年來,民樂縣以破解“誰來種地、怎樣種好地”時代命題為導向,聚焦農業生產規模化、農機作業精細化、農業服務專業化目標,通過培育多元主體、構建聯動體系、創新服務模式,持續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打通“耕、種、防、收”全鏈條服務梗阻,為農業產業升級增效注入強勁動能。
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質增效行動,按照“典型引領一批、發展壯大一批、規范提升一批”的梯度培育思路,推動服務主體多元協同發展。通過政策扶持、技術培訓、項目帶動等措施,引導專業服務公司發揮市場化運作優勢,支持農民合作社強化組織帶動能力,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盤活資源要素,激發服務專業戶靈活服務潛能,推動供銷合作社拓展服務領域。目前,全縣已培育具備專業化服務能力的組織462家,其中專業化農機合作社205家,7500余名從業人員組成的服務隊伍,正成為連接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的重要紐帶,為農業生產提供從產前到產后的全流程專業化服務。
圍繞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服務體系,打破主體壁壘,推動服務資源高效整合。通過組建服務聯合社、產業聯盟等新型協作組織,促進各類服務主體從分散經營向抱團發展轉變,實現服務鏈條橫向覆蓋農資供應、農機作業、技術指導等領域,縱向延伸至產前規劃、產中管理、產后加工環節。創新“農資+服務”“科技+服務”“互聯網+服務”等融合模式,推動技術、物資、服務深度耦合——農技人員田間地頭開展“點對點”指導,農資企業提供“配送+施肥”一體化服務,電商平臺實現“耕種計劃在線定制”,形成多元互動、優勢互補的服務生態。如今,全縣農業社會化服務面積穩定在90萬畝以上,通過服務體系的高效運轉,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的銜接通道持續暢通,為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搭建起堅實橋梁。
精準施策創新服務模式,推動農業服務從“碎片化”向“系統化”躍升。在小麥、馬鈴薯等主導產業領域,因地制宜推行全托管、半托管和關鍵環節托管等靈活服務方式,優化“服務組織+村集體+小農戶”合作模式,由村集體統籌土地資源,服務組織提供專業化作業,小農戶按比例分享收益,實現三方共贏。同時,推廣“服務組織+新型經營主體+農戶”聯動機制,通過訂單服務帶動農戶標準化生產。目前,全縣農業社會化服務覆蓋率達88%以上,綜合機械化率突破90%,規模化服務催生的效益持續顯現,推動農業生產向高質量、高效率轉型。
歡迎全省各地的通訊員踴躍投稿:mrgstx@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