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布菲???????????
2025年,聊齋宇宙還在持續擴大。
上周六,改編自《聊齋志異》的動畫電影《聊齋:蘭若寺》正式上映,大眾熟知的《聶小倩》《畫皮》等經典聊齋故事再次出現在了銀幕上,以動畫的形式呈現奇詭的聊齋世界。
劇集領域,不久前主打聊齋風的單元志怪劇《無憂渡》曾引起追劇熱潮,騰訊視頻的劇集《聊齋》目前也在拍攝中。游戲賽道,最近討論度極高的中式恐怖游戲《紙嫁衣》,也與聊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從一代人的童年陰影——87版《聊齋》電視劇及同時期徐克的《倩女幽魂》系列電影,到2008年上映的電影《畫皮》,再到如今形式更多樣、領域更廣闊的《聊齋》各式改編層出不窮,聊齋為不同時代的文娛創作提供著源源不斷的素材和靈感,它所構建的那個光怪陸離的中式志怪世界,也始終對文娛市場有著無與倫比的吸引力。
《聊齋:蘭若寺》翻新《聊齋》成功了嗎?
整部《聊齋:蘭若寺》(以下簡稱《蘭若寺》)可以概括為蒲松齡聽故事講故事:青年時代的蒲松齡夜探神秘的蘭若寺,誤入井下遇到了愛講故事的精怪靈蟾上人和玄龜子,他聽完他們各自講述的兩個故事后,無法評斷誰更勝一籌,干脆自己也講了一個。
整部電影的敘事結構是以蒲松齡聽故事講故事的主線《井下故事》,串起五個篇章《嶗山道士》《蓮花公主》《聶小倩》《畫皮》《魯公女》。
五個篇章故事的改編策略比較保守。故事主線基本遵從原著,翻新的點更多集中在形式上。一是明確時空:五個故事的發生地都被集中在了蘭若寺,發生時間被具體地劃分給了唐宋明等朝代,《聶小倩》的故事還來到了蒲松齡無緣得見的民國;二是整一些制作和視效上的“花活”,比如《嶗山道士》篇章全程用毛氈風格呈現等,這也是動畫電影特有的優勢。
在故事內核上做了出彩創新的,骨朵認為是《畫皮》。電影中王生的妻子陳氏對畫皮女鬼是有幾分同病相憐感的,陳氏救了對自己不忠的丈夫王生后說的那句“惡心”,都讓這個故事有了更女性視角的表達,也讓原本故事里披皮女鬼吃人心的驚悚視覺恐怖感,轉變成了一種當代的恐怖——恐婚。
作為主線的《井下故事》,其實是最有原創氣質的。它和蒲松齡創作《聊齋志異》的過程頗為相近:《聊齋志異》將近五百個故事里,既有他在茶水攤里聽別人講故事回來潤色加工的,也有他自己純原創的。
大多數《聊齋》改編作品是沒有作者蒲松齡出現的,就算有,存在感也不強烈?!毒鹿适隆凡粌H讓蒲松齡也當了一回故事的觀眾,還是會在上頭時瘋狂要求CP成親的領嗑員。
電影里對他的無節制摁頭行為還有種隱隱的調侃和嘲諷感,讓蒲松齡這個隱身的作者有了更具體、更活人的形象,頗有幾分新鮮感。只是蒲松齡在整部電影里的主要作用還是串場,所以他的形象塑造也只能淺嘗輒止。
總體來看,《蘭若寺》對聊齋IP的改編是以求穩為主的,五個篇章故事里有三個是大眾耳熟能詳的超級經典,翻新也更多地停留在新瓶裝舊酒的層面。但從目前的反饋來看,反響最熱烈的,是兩個對觀眾而言最小眾的聊齋故事《魯公女》《蓮花公主》,口碑上最好的是《畫皮》,可見觀眾們還是喜歡更新鮮也更現代的改編。
鬼怪重出江湖,《聊齋》再續熱潮
據了解,自1922年的第一部改編電影《清虛夢》開始,至今已有超過150部的《聊齋》影視改編作品,聊齋IP的改編傳統已經延續了百年,在不同的時代都能煥發出新的生命力。而且,隨著影視工業技術的發展以及文娛方式的多樣化,它也可以進入更多諸如動畫、游戲等領域。
《聊齋》IP之所有如此深厚的生命力,一是因為我國有極其深厚的志怪傳統,從魏晉時期的筆記志怪小說再到唐傳奇,再到蒲松齡這個集大成者的出現,志怪傳統從未中斷。
其次,《聊齋志異》近五百篇故事構建出了完善的妖鬼仙狐體系,以鬼狐映照世間百態,直擊人性本質,贊頌自由和愛情、揭露強權等主題都具有跨越時空的魅力。而短篇小說的框架以及他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也都具有非同尋常的經典性和延展性,十分適合以各種形式進行改編,再加上這些年各種經典影視改編作品的反哺,才讓《聊齋》IP始終歷久彌新。
但《聊齋》雖然經典永流傳,也需要與時俱進的改編和解讀。能成就經典的《聊齋》故事,諸如徐克的《倩女幽魂》等,均是對《聊齋》做了更具新意和當代意識的改編,而非簡單的復刻。正因為是經典,才更需要刷新。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蘭若寺》的后三個單元中都光明正大出現了“鬼”,聶小倩、畫皮女、魯公女的女鬼身份都不再遮遮掩掩。去年,還有一部動畫電影《小倩》上映,這部電影里的小倩,也是貨真價實的女鬼。
鬼的重現,似乎意味著志怪題材的大門要徹底打開了。真正的鬼已經從熒幕上消失了很多年,聶小倩們這些年雖然一直沒在熒屏上斷過檔,但她們通常會被改編為妖怪。實際上,這些年有不少妖怪故事,細究起來也是在打著鬼的擦邊球,充當著鬼的平替。
比如很多奇幻劇愛宣傳的中式恐怖片段,把里面的妖換成鬼其實效果更好。物以稀為貴,鬼仙妖狐本來在志怪題材里是平分秋色的存在,但這些年觀眾們神仙妖怪故事看多了,正是需要更刺激一點的鬼怪來提供新鮮感的時候。
在鬼還沒能正式登場的時候,幾部有強烈中式志怪風格作品的大熱已經說明了市場對這一類題材的渴求。融合了懸疑探案的《唐朝詭事錄》系列,捉妖談戀愛兩不誤的《無憂渡》,女主畫符驅邪降魔的短劇《云渺》,都證明了國人骨子里對這類題材的愛好。
接下來的志怪題材除了《聊齋》,還有《子夜歸》《攻玉》、尾魚作品改編的《梟起青壤》《三線謎回》待播。期待這些志怪題材,能為影視市場注入更多活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