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治新聞網”消息,越南極有可能被美國擺了一道,20%關稅是特朗普的臨時起意,雙方當時談的其實在11%左右,然而,雙方矛盾早有預兆,一在特朗普聲稱蘇林同意條款,一周過去雙方仍未公布具體文件,二在20%關稅和40%的明確界限也缺一個清晰標準,模棱兩可本身也是一種態度,不過,越南突然的訴苦,大概率也有自己的心機。
消息由美媒曝光,提供消息者卻是越南人士,發言有兩處要點,其一是美越談判時,雙方都心照不宣的“忽略”了稅率問題,其二落在蘇林并未參與最初的關稅談判,暗含的意思,蘇林對20%并不知情,所談與落地關稅相差甚大,責任全在擅自作主的美國,然而,這種論調存在一個漏洞:20%關稅若真是美國的強買強賣,越南為何沒有第一時間站出來?
可能之一,20%雖然高于11%,卻是遠遠低于特朗普曾威脅對越南加征的46%,9%關稅換來開放的美國市場,對嚴重依賴出口的越南而言屬能接受,況且,越南雖在關稅之外還答應要對美國完全開放市場,事實卻是很多美國出口商品并不適合越南市場,不存在市場吞并,也就不存在利益沖突,越南也就比較容易接受。
然而,菲律賓的20%大概率刺激到了越南,同樣的20%稅率,菲律賓不僅沒有低聲下氣的談判,甚至沒有關于商品原產地的讓步或規則,7月10日當天,特朗普再推翻致函說辭,大有“寫累了”之意,計劃對所有尚未加征關稅的貿易伙伴征收15%或20%的統一關稅,越南的努力成了“笑話”,所謂消息人士才會跳出來,在輿論中大倒苦水!
行為傳遞出的真相:特朗普的“關稅大棒”并非亂揮,而是有著明顯的計劃性,以首發的14國為例,針對日韓兩號老牌盟友,特朗普意在堵有國對美打關系牌之心,力證關稅無國能成例外,中國看似在制裁之外,首發14國,10個都在中國周邊;再說越南,美國多家主要服裝品牌在越南都有代工廠,2024年,越南對外出口榜單中,美國又以1196億美元位居榜首,敢在最后關頭反悔,特朗普就是料定越南不敢輕易失去美國市場。
與此同時,也不排除另一種情況,根本沒有11%關稅這一說,所謂有關人士的爆料是在撒謊,根據越南有關方面對與美貿易協議的模糊介紹,以及越南貿易副部長要求有關企業提高產品質量以應對美國關稅可能帶來潛在風險的消息看,特朗普臨時變卦的概率更大,言行不一是特朗普的一貫作風,那么,越南真有沒辦法了嗎?
首先,要特朗普收回20%關稅命令幾乎沒可能,對美而言,越南不足為懼,準確的說,除中國外,其余國家打“對等反制”美國也是不怕的,也正是因此,特朗普才敢在關稅致函時補充一句“敢反制,美國同樣也會跟著加”,越南無法改變美國,能做的只有改變自己。
一方面,越南可以轉換目標,出口瞄準中東、非洲這樣的新市場,另一方面,與東盟十國以及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簽署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也可助推越南一把,讓其保住可持續發展出口國的身份。
然而,中方對越卻需保持謹慎,中方有言在先,任何國家想和美國談判都可以,前提是別傷害中國的利益,可據《華盛頓郵報》消息,美越關稅談判期間,越南方面已經開始加強對產品原產地的審查。行為傳遞出來的信號:一是越南知曉特朗普在轉運上加征40%關稅就是為了打擊中國,二是越南有意在這方面低頭。
顯然,走鋼絲的越南處境艱難,低頭一定程度上也是因為沒得選,然而,這不代表中方的利益可以被舍棄、中方的聲音可以被忽視,況且,印度已在忘本的邊緣試探,它能成為出口強國,一方面是因為第一輪貿易戰早期贏家的身份,也是因在大量中國制造商在越建廠,助推了越南經濟增長.
然而面對搬出關稅的美國,越南下意識的反應還是低頭,甚至試圖犧牲中方利益,越南需要搞清楚,中國制造商并非非越南不可,可若失去大批中國制造商,越南出口強國的身份,又該如何保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