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坐幾乎成為了上班族的常態。長時間久坐不僅會導致身體不適,還可能引發多種健康問題。健康消費辦今天為大家介紹如何科學運動和鍛煉,以減輕久坐帶來的危害。
久坐的危害
長時間久坐與多種疾病以及死亡風險升高有關,經常久坐可能導致肥胖、頸椎病、便秘、高血壓、糖尿病,甚至誘發癌癥等。而且,久坐還會使背肌長時間處于拉長狀態,導致力量降低,逐漸變得僵硬,開始出現勞損,進而引發腰酸背痛等一系列問題。
久坐的補救方案
定時起身活動
每工作45-60分鐘,起身活動5-10分鐘。可以簡單地走動一下,伸展一下身體,讓身體得到放松。
中高強度運動
《英國運動醫學雜志》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與每天久坐8小時相比,久坐超12小時的人,只要每天進行22分鐘及以上的中高強度運動,就可以抵消增加的死亡風險。而且無論久坐時間多長,只要動起來就與死亡風險降低有關。這為經常久坐的人找到了一份降低死亡風險的最佳補救方案。
那什么是中高強度運動呢?低強度運動時心率保持在100次/分鐘左右,如散步、遛狗、做家務等;中強度運動時心率為100~140次/分鐘,活動時能感覺到出汗,呼吸比較急促,略感吃力,像健步快走、慢跑、騎自行車、游泳、瑜伽等;高強度運動心率大于140次/分鐘,此時大汗淋漓、心跳劇烈、氣喘吁吁,例如快速跑、高速騎行、快速高抬腿、深蹲開合跳、HIIT(高強度間歇訓練)等。
倡導通勤時的運動
1
爬樓梯:
日常工作生活中,建議把日常上樓坐電梯的習慣調整一下,改為上樓時爬樓梯,爬樓梯屬于一種中高強度訓練。
2
快速走:
如果上下班距離較近(5公里以內),可以把坐車換成快速走,走路時留意心率和步伐,以每分鐘130~140步的速度為好,使心率控制在中強度運動范圍100~140次/分鐘。
3
騎車:
如果上下班距離稍遠(5-10公里),可以試試快速騎自行車,這也是一種中高強度運動,能有效鍛煉大腿肌群。
運動注意事項
1. 運動前充分熱身,避免運動損傷,運動后要做好肌肉拉伸放松。如果身體不舒服,如感冒、發燒、胸痛、呼吸困難、頭暈頭痛、關節不適等,要避免中高強度運動。
2. 運動鍛煉應循序漸進、量力而行,不要運動心切,特別是平時不動的人最好不要突然劇烈運動,肥胖或關節有疾患的人也應警惕過大的運動量給身體帶來損傷。
3. 運動中如果出現不適,如胸悶、缺氧、頭暈、背部放射性疼痛等,要及時停止,并到醫院進行檢查。
4. 運動后要做冷身運動,如慢跑、快走、舒展放松等,維持促進血液回流,逐漸減慢動作,使心率降至120次/分以下,一般需要5~10分鐘。
5. 運動后不要狂飲,應先讓身體平靜下來,小口多次飲水。
辦公室內的針對性鍛煉
1
頸部鍛煉
動作一:頸部伸展:坐直,雙手交叉放在腦后,輕輕向前拉,同時緩慢地將頭部向后仰,直到感到頸部有明顯的拉伸感。保持這個姿勢15-30秒,然后放松。重復3-5次。
動作二:頸部側屈:坐直,將頭部緩慢地向一側傾斜,直到耳朵接近肩膀。保持這個姿勢15-30秒,然后換另一側。重復3-5次。
2
肩部鍛煉
動作一:肩部環繞:坐直或站立,雙臂自然下垂。慢慢地將肩膀向前環繞,畫一個大圈,重復10-15次。然后向后環繞,再重復10-15次。
動作二:肩部擠壓:坐直,雙手放在大腿上。慢慢地將肩膀向后拉,使肩胛骨相互靠近,保持這個姿勢5-10秒,然后放松。重復10-15次。
3
背部鍛煉
動作一:貓式放松腰椎:把自己想象成一只貓咪,吐氣,拱起上半身。慢抬起手臂,左右交替15次,像貓咪踩奶那樣。做完會感覺整個人都放松了,尤其是胸椎。這個動作在床上也可以做,搭配腹式呼吸訓練,效果會更好。
動作二:反向撲騰小飛鳥:主打趁背肌一個不注意,忽悠忽悠就發現它變強了。慢慢俯身,保持腰背挺直,直臂向外打開,然后給自己比個大拇哥。有背部收緊的感覺就對了,早晚各1次,每次15個。
4
腰部鍛煉
動作一:腰部扭轉:坐直,雙腳平放在地面上。將右手放在左膝上,左手放在椅子的扶手上。慢慢地將身體向左扭轉,保持這個姿勢15-30秒,然后換另一側。重復3-5次。
動作二:腰部側彎:站立,雙腳與肩同寬。將右手舉過頭頂,左手放在腰部。慢慢地將身體向左側彎曲,直到感到腰部有明顯的拉伸感。保持這個姿勢15-30秒,然后換另一側。重復3-5次。
5
腿部鍛煉
動作一:腿部伸展:坐直,雙腿伸直。將雙手放在大腿上,慢慢地將身體向前傾,直到感到腿部有明顯的拉伸感。保持這個姿勢15-30秒,然后放松。重復3-5次。
動作二:腿部抬高:坐直,雙腳平放在地面上。慢慢地將右腿抬高,與地面呈90度角,保持這個姿勢5-10秒,然后放松。換左腿,重復這個動作。每條腿重復10-15次。
健康消費辦提醒您
上班族應該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和工作環境,制定合理的運動計劃,合理安排運動時間,避免過度運動和運動損傷;要充分認識到久坐的危害,積極采取科學的運動和鍛煉方法,讓身體保持健康狀態,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
↘來源:綜合健康時報、丁香醫生等科普文,圖片來源于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