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新京報 記者從官方渠道獲悉,“貴州一烤魚店顧客沖突”事件中,一名打人者系黔西市永燊鄉政府事業編工作人員。7月8日5時許,貴州威寧縣開行路一烤魚店內發生顧客沖突,致懷孕7周的李女士等人受傷。
7月14日,官方渠道披露兩名男子參與毆打,其中一人系黔西市永燊鄉政府事業編工作人員。威寧縣海邊街道辦聯合派出所聘請威寧縣公安局司法鑒定中心鑒定,李女士及另一名女子傷情為輕微傷,案件已轉為刑事案件,嫌疑人被捕并正偵查中。
這起事件之所以引發公憤,關鍵在于施暴者的特殊身份與受害者的弱勢地位形成了鮮明對比。作為公職人員,本應帶頭遵紀守法,卻公然在公共場所施暴,毆打的對象還是一位孕婦,其行為之惡劣,影響之敗壞,已遠超普通治安案件范疇。這種恃強凌弱的行為,不僅是對法律底線的踐踏,更是對公職人員形象的嚴重損害。
從事件細節來看,施暴者的囂張氣焰令人發指,凌晨時分的烤魚店內,兩名壯年男子對孕婦大打出手,導致李女士等人被鑒定為輕微傷。這種肆無忌憚的暴力行為,反映出某些公職人員特權思想作祟,法治觀念淡薄、特權思想嚴重,將手中權力視為欺壓百姓的資本。
公職人員代表了政府的形象,其手中的權力姓“公”不姓“私”,這是最基本的政治倫理,公職人員拿著納稅人的俸祿,理當成為遵紀守法的表率。但現實中,個別干部卻將人民賦予的權力當作個人特權,把自己當“官老爺”,在群眾面前耀武揚威,大打出手。這種行為的危害性不僅在于其違法性,更在于它嚴重破壞了黨群干群關系,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公信力。試想,如果民眾在公職人員面前,連最基本的生命安全都得不到保障,群眾又如何相信政府能夠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
當前,案件已轉為刑事案件,說明當地司法機關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但處理此類案件,絕不能止步于就事論事的法律追責。一方面,要依法從嚴從快處理,讓違法者付出應有的法律代價;另一方面,涉事人員所在單位更要嚴肅追責,該開除的開除,該處分的處分,決不能護短包庇。只有讓每一個公職人員都明白"法紀面前沒有特權"的道理,才能真正遏制此類惡劣事件的發生。
更深層次看,這起事件也暴露出基層干部教育管理的短板,一些單位對工作人員的日常監督流于形式,八小時以外的行為規范更是盲區。建議各級機關要以案為鑒,加強對干部職工的法治教育和職業道德建設,特別要強化"八小時之外"的監督管理,讓每一名公職人員時刻牢記自己的身份和使命。
群眾利益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這起事件雖然發生在深夜的烤魚店,但折射出的卻是干部作風的大問題。期待當地有關部門能夠秉公處理,還受害者一個公道,給社會一個交代。同時更希望所有公職人員都能引以為戒,時刻牢記“權為民所用”的宗旨,用實際行動贏得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