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西大新縣那嶺鄉好勝村桂花梨正式上市。一棵棵桂花梨樹上圓潤飽滿的果子掛滿枝頭,果農穿梭其中忙著采摘桂花梨,果園里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春有梨花勝雪、夏有碩果盈枝”的致富畫卷徐徐展開。
圓潤飽滿的桂花梨掛滿枝頭。
村域底色:喀斯特上的綠色答卷
2019年好勝村脫貧摘帽后,該村黨總支部主動發揮組織作用,依托本地資源優勢,組織村“兩委”成員奔赴田間地頭,積極動員本土人才參與到發展村集體經濟產業、特色產業發展中,
引導群眾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產業增收之路。
“好勝村黨總支部充分發揮‘領頭雁’作用,黨組織帶頭人、農村致富帶頭人等‘關鍵少數’積極牽頭組建果農合作社,推行統一農資采購、標準化管理和技術培訓,全程遵循綠色種植規范,如今已發展成本村特色支柱產業之一。”好勝村黨總支部書記趙勇軍說。
如今,這片喀斯特地貌的貧瘠坡地梨園里,正以350畝桂花梨林織就新景——71戶脫貧農戶荷鋤躬身,建成桂花梨種植示范基地,梨株抗病力和適應性強成就好勝村桂花梨成為“帶不走的致富樹”,綠了村里山頭,鼓了群眾腰包。
采摘桂花梨。
產業脈絡:科技賦能的時間蝶變
好勝村桂花梨皮薄如紙、汁水充盈、肉質細膩,含多種維生素,口感兼具清甜與綿密,深受消費者喜愛。
據悉,依托喀斯特山區晝夜溫差優勢,2015年那嶺鄉人民政府聯合自治區農科院專家測土化驗,提出發展桂花梨種植產業思路,對好勝村土質進行測土化驗,得到群眾大力響應,首推桂花梨試種150畝于龍令屯。2017年龍令、普禮兩屯依托“專家駐點+農戶聯營”模式擴種至350畝,71戶脫貧戶以土地入股或勞務參與形成產業集群。
如今,好勝村桂花梨品質不斷提升,每到梨子成熟上市季節,客商和個體消費者都會提前向當地果農訂購,完全不愁銷路。當地高質量果品產業逐步壯大發展,激活了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實現增綠增收,助力鄉村振興。
采摘桂花梨。
助農實效:產銷閉環的振興動能
那嶺鄉人民政府聚焦為民辦實事,以“提級服務”謀村級產業、“壓級管理”促農民增收,推動強村富農具體化、干部隊伍優良化,實現群眾增收和產業協同發展。好勝村探索推進用“小實事”帶動“大幸福”的“以小見大”做法,精準對接群眾需求和村里發展實際,推動桂花梨產業以“黨支部+經濟合作聯社+農戶”為核心架構,構建技術端、流通端、收益端全銜接鏈條,實現種植有指導、銷售有渠道、增收有保障良性循環全方位服務。
“好勝村黨總支部主動發揮組織作用,多渠道整合資源,以經濟合作聯社代銷、青年創業協會直播、后盾單位助力、粵桂協作工作組牽線搭橋等‘消費幫扶’模式,通過‘以購代捐’‘以買代幫’等方式,開展為桂花梨‘帶貨’行動,村集體通過統一分揀、包裝、銷售,溢價部分反哺農戶助力村級集體經濟及特色產業發展。”崇左市第二人民醫院派駐那嶺鄉好勝村駐村第一書記黎志萍。
據悉,2024年村集體累計銷售桂花梨2.3萬多斤,銷售額已超過7萬多元,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大幅度提高,帶動農戶戶均增收1000—6000元。
梁小神、趙小妹 攝影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