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至7月12日,西安美術學院藝術教育學院“三下鄉”社會實踐服務隊走進內蒙古鄂爾多斯市康巴什區,以藝術美育為紐帶,通過墻繪創作、文博服務、紅色教育等多元形式,為民族地區群眾提供美育服務,以實際行動書寫新時代青年助力民族團結的生動篇章。
在康巴什自然博物館,實踐隊開設“博物館里的美育課堂”。隊員們手把手指導當地小學生繪制民族主題文創作品,將蒙古族紋樣、草原生態等元素融入趣味教學?!案绺缃憬憬涛耶嬃耸褡褕D案,老師說這代表我們緊緊團結在一起!”當地小學生娜仁舉著作品興奮地說。
“在展示當地蒙古族、漢族等各族群眾的生活習俗與文化符號的基礎上,將草原牧歌、非遺紋樣、生態保護等元素融入設計,以斑斕色彩構建‘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相擁’的視覺敘事?!痹诳蛋褪沧匀徊┪镳^,社會實踐服務隊的隊員們耗時三日完成大型主題墻繪作品,不僅展現了鄂爾多斯的自然生態與人文歷史,更以藝術語言詮釋了“民族團結一家親”的深刻內涵。
在鄂爾多斯市博物院,社會實踐服務隊的隊員們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協助整理文物檔案、分類登記藏品信息。除文物整理外,隊員還化身博物館“文化使者”,承擔起講解員、接待員等角色。
“這些展品不僅是歷史的見證,更是民族團結的活教材?!蔽靼裁佬g學院藝術教育學院學生嚴可彤感慨:“這些文物證明各民族交往貫穿千年歷史,我們要用藝術讓文物‘說話’?!?/p>
為推動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有效融合,在為期8天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中,隊員們還走進革命歷史紀念館等教育基地,通過“行走的思政課”,引導青年學子在鄉村一線中礪能,將學習成果轉化為服務鄉村振興的實際行動?!斑@次思政課堂讓我對革命先輩的信念與奉獻充滿了敬仰,同時我也深刻領悟到團結一心、守望相助才是民族復興、國家富強的堅實根基?!蔽靼裁佬g學院藝術教育學院學生張柏森說。
“此次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以‘舞動民族韻,繪就團結情’為主題,是藝術教育學院將藝術美育與民族團結教育相結合的一次有益嘗試。”西安美術學院藝術教育學院“三下鄉”社會實踐服務隊帶隊教師吳金蔓總結道:“本次實踐將美育作為民族團結的催化劑,既讓青年學子在服務中深化家國情懷,也為民族地區注入鮮活藝術力量?!?/p>
“此次‘三下鄉’活動是學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也是傳承紅色基因、加強民族團結教育的生動實踐?!蔽靼裁佬g學院藝術教育學院院長黃勤科表示,希望學生們以此次活動為契機,用畫筆描繪民族風情,用藝術語言講述民族團結故事,將所見所聞、所思所感轉化為藝術創作的靈感與動力,創作出更多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反映民族團結主題的藝術作品,為促進民族文化交流、推動民族團結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記 者:王三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