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芯片都是工業制造和科技競爭的重中之重,可以說,誰掌握了芯片制造的最新技術,誰就有在全球科技競爭中的話語權。
很長一段時間,吃到先行福利的美國在半導體領域一直占據著主導地位,全球超過60%的芯片都由美芯企業生產制造。但為了穩固自己在半導體領域龍頭老大的地位,美國對我們的芯片企業進行了全方位的技術封鎖。
芯片規則早已改寫
但如今全球的半導體市場可不是由美國主導了,芯片規則早已改寫。自從芯片和光刻設備被斷供之后,我們的半導體企業便開始布局芯片的“全國產化”產業鏈,在成熟制程和先進制程雙線發展,力求突破封鎖,實現全產業鏈的國有化。
當我們成熟制程芯片在國際市場上大規模投放的時候,就是全球芯片規則的重新洗牌,將會對整個西方國家芯片企業的金融基礎造成沖擊。
對于光刻設備的限制進口,我們的前研究院長就曾表示,并不是我們做不了光刻設備,而是這個產業投資巨大,耗時耗力,收益太低,所以沒人愿意做。但都到這時候了,已經不是考慮盈不盈利的問題了。在各大研究院和芯片企業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的成熟制程DUV光刻機已經量產。
根據海關總署發布的財務報告,2025年第一季度我國成熟工藝芯片,如28nm及以上制程等芯片的出口額高達1500 億美元,代工訂單已經排到2027年。而在2024年我們的芯片進口額暴跌21.02%,出口額更是高漲到25.6%,達到5427億,且呈持續穩定上升趨勢。
限制芯片自由貿易是在自掘墳墓
為何說美國限制芯片自由貿易是在自掘墳墓呢?
首先,限制芯片自由貿易,最直觀的影響就是極大地限制了美國半導體企業的出貨和代工,這也直接導致美芯企業營收的暴跌。要知道,在芯片規則制定之前,美國一直是最大的芯片出口國,我們的芯片每年超過一半都是美芯公司代工進口的,但現在地位一落千丈了。
其次,芯片規則使美芯企業不能自由和其他地區的芯片企業互通有無,不利于市場的良性競爭。說實話,美國在芯片制造上并無很大的優勢,當地缺乏芯片制造的人才、原材料和技術,這從臺積電遲遲不愿意在美建設新的晶圓廠就看得出來。
英偉達CEO黃仁勛就直言,芯片限制是以犧牲美國芯片企業的長遠發展為代價的。這不是自掘墳墓是什么?
成熟制程才是更廣大的市場
美國一直將目光放在7nm及以下制程工藝芯片上,認為只要卡住先進工藝技術就能穩居半導體霸主的地位,卻忽略了市面上使用規模最大的還是28nm等成熟工藝芯片,市場占有率高達95%。
例如5G基站的建設(基站核心芯片)、汽車生產(如汽車的ECU控制器)、家電制造(如冰箱的控溫芯片)等等使用的都是成熟制程的芯片。最新進程的芯片其實只用在一些“高精尖”領域。
面對如此廣大的市場,但美國的目光卻僅盯著如何卡我們高制程芯片的脖子,難怪英偉達CEO黃仁勛要痛斥這種行為是目光短淺。
當然,這并不表示我們就放棄高制程工藝了,我們采用的是雙線布局的戰略,優化成熟工藝、追求創新技術。
想要成為以第一名,不應該盼著第一名發揮失誤、不看書,而是應該自己好好聽課李正山有才是,將心思費在別人身上而不是專業知識上,怎么可能取得好成績?
對于美國自掘墳墓的行為大家有何見解?歡迎在評論區留下您的觀點一起交流、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