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的5月,大病初愈的彭德懷焦急地來到中南海菊香書屋。
“主席,您就同意了嘛!”
“鄧小平同志、高崗同志,都是年輕有想法的人,他們做工作肯定比我做得好!”
“我真的想回到地方去,鋤鋤雜草、種種地。那個軍委常務副主席兼任總參謀長,我是真的干不來!”
“您看王震也回到地方搞農墾了,我也想回去??!”
毛主席放下手頭的工作,笑問彭德懷“怎么,你想回去憶苦思甜啦?那就回去歇一陣子嘛!”
彭德懷面露難色,“倒也不是,您知道我就是個土地里長出來的鄉間伢子,從小沒念過幾年書,打了半輩子的仗性格又直,真的當不來領導嘛!”
主席半帶慍色半開著玩笑,“哦,看來是軍委副主席兼參謀長的工作沒瞧上,要不,咱倆換換?”
1950年10月19日,彭德懷率領中國人民志愿軍跨越鴨綠江,奔赴朝鮮戰場開展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反擊戰。
戰爭中,彭德懷突發腫瘤,原本想著忍一忍也就過去了,還是戰事要緊。
但隨著戰事的推進,彭將軍的病情越發嚴重,最終是同志們把報告打到軍委去,驚動了毛主席,才強制將彭將軍遣返治療。
病愈的彭將軍第一時間向組織申請返回朝鮮,他擔心戰場狀況頻發,會讓戰事進入被動,讓國家和人民受到威脅。
然而,黨中央卻未曾同意他的申請,等來的是周總理的探望慰問和軍委任命,任命彭德懷將軍為軍委常務副主席兼任總參謀長,負責主持軍委的日常工作。
聽到這個消息,彭德懷非常震驚,思索一番,他還是表示:“總理,我還是放心不下朝鮮那邊呀!”
周總理寬慰彭將軍:“那邊有陳賡和鄧華他們,你盡管放心好了。將來打了勝仗他們回來,不也得回來接受新的安排工作嗎!”
想了想,彭德懷說:“周總理您是知道我的,我本來也不是當官的材料,過去我就說過如果哪天太平了,不打仗了,我就想回到地方上,繼續當個農民?!?/p>
先后在周總理和毛主席這里碰了釘子,彭將軍也只得暫且作罷。
這邊毛主席也在犯愁,雖然彭將軍推薦了人選,但他心里,只有他彭德懷軍委副主席和參謀長的最佳人選。
高崗對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想法和意見都很不錯,在抗美援朝戰爭的前期勘察和后勤保障工作中也發揮了作用。
但他終究資歷尚淺,軍委那些老同志們,肯定還是更聽彭德懷的話。
鄧小平同志倒是在軍中頗有威信,但他正忙著西藏解放的重要工作。
明明已經收獲了成效,怎么能在這個時候把他喊回來呢?
當地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對后續工作的開展至關重要,如果臨時換了個負責人,勢必會讓前期的工作和努力付之東流。
經過再三思索,毛主席再次找到了彭德懷,“我的彭老總呀,要么你只分個總參謀長呢?”
此時的軍委工作,主要是周總理和時任總參謀長的徐向前將軍負責。
兩位與彭將軍早在抗戰時期就結下了深厚友誼。
看到周總理和徐將軍分身乏術、十分辛苦,彭德懷也只得同意毛主席的提議,幫著兩位同志分擔一些工作。
讓彭將軍出任總參謀長,毛主席也有他的考量。
彭大將軍戰功赫赫、威震國內外,給在朝鮮的戰士和國內的人民群眾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他理解老戰友、老鄉對鄉土人情的熱愛,自己又何嘗不是。
可是剛戰爭多年,國家百廢待興,自己如何能功成身退,棄人民于不顧?
彭德懷也一樣,他這樣的大將軍,如果剛回國就被調遣到地方工作,群眾要怎么想呢?是田地里走出來的將軍比不上留過洋、上過軍校的將軍嗎?
新中國是工農階層和勞苦大眾的中國,所有為國家做出貢獻的人,不論出身貴賤,都應當得到賞識和重用。
否則還叫什么中華人民共和國,還叫什么老百姓的共產黨?
何況眼下正是國家用人之際,多少老同志忍著戰爭中積攢的病痛,為了黨和國家一直奮戰在工作崗位上。
沒有人比他彭德懷更懂的帶兵打仗,軍隊管理得好,國民安全才有保障。
于是在1952年7月,彭德懷正式留京上任,負責軍委副主席的相關工作。到了1954年,彭德懷兼任國務院副總理和國防部部長的職務。
在任期間,他積極推動國家軍隊的組織機構重組和相關制度改革。
在全國各地建設軍事院校和科研機構,帶領部隊戰士開展強軍訓練、研究武器裝備的優化。
為新中國的國防實力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讓中國人民解放軍隊伍逐漸正規化、現代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