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省衡陽市街頭一女子突發昏厥倒地,一名路過的男子立即上前實施心肺復蘇,之后女子被及時送醫。相關視頻被發布到網上后,有網友留言質疑“為啥不換個女的來按”,還有網友稱救人者“明顯有襲胸嫌疑”,此事引起網友熱議。
之前參加過急救培訓,幸運的是,學的時候,醫師老師首先教了很多如何避免被旁人誤會或者可能會被帶節奏的技巧,畢竟要想救人先得救己。
那些認為救人還要先看性別的網友,明顯是覺得生死事小,失節事大。心肺復蘇的黃金四分鐘里,真沒時間矯情,這種非議感覺純粹就是吃飽了撐的。
救,襲胸;不救,道德低下,難道最好的辦法,就是離的遠遠的——隔壁的日本還真有過這事,一個女的跑馬拉松暈倒在地,因為救護人員全是男的,一個都不敢上去使用工具救援,說是要脫衣服親密接觸,所以沒人敢用,最終導致不可逆的身體損害。
再之前還有位消防員救落水小女孩,某APP上有人說消防員趁機摸小女孩的胸還把手放在小女孩兩腿之間,也掀起了一陣悍然大波,是挺無語的。
新聞里的女子倒地昏迷,男子跪地施救,手法專業,硬是把人從鬼門關拉回來,結果網上竟有人跳出來質疑:為啥不換個女的來按?這手放的位置是不是有問題?
好家伙,命都快沒了,還有人惦記著男女授受不親那一套,真是活久見。這幫人比孟子當年還要封建,人家孟子原意是:男女授受不親,禮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權也。
心肺復蘇的按壓位置,國際標準就是兩乳頭連線中點,深度5到6厘米,頻率每分鐘100到120次。心臟驟停后,每耽誤一分鐘,存活率就暴跌10%,四分鐘內不干預,基本涼涼。
這時候還糾結手該放哪兒,不如先問問自己,要是躺地上的是你親媽,你是希望路過的壯漢立刻上手按,還是先找個女護士來?
現實里,胸外按壓是個體力活,一般人按個兩三分鐘就累得夠嗆,更別提還得保持標準深度和頻率。心肺復蘇要的力量其實挺大,通常肋骨都要按到極限,實踐中按斷的案例也挺多,找個一般女的,可能都是無效按壓。
普通女性路人胸外按壓的質量,能保證動作不走形都很難,男性路人不說別的,起碼力量基本能到位。真要女的去按,除非是專業訓練的護士,否則只能說是做做樣子了。
這次事件里,施救的老師是醫學院教師,手法完全符合規范,旁邊還有個穿紫裙子的姑娘接力,兩人輪著按了十幾分鐘才把人救回來。
結果呢?鍵盤俠們不看專業度,光盯著性別和手的位置,這不是救人,這是找茬。
更諷刺的是,我國心肺復蘇的普及率低得可憐,不到1%,而歐美國家超過30%。
大多數人連AED是啥都不知道,更別說正確使用了。可偏偏就是這群連急救課都沒上過的人,最愛對專業施救指手畫腳。你說氣人不氣人?
法律上,民法典早就規定了,見義勇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擔責。可現實中,救人反被訛的案例還少嗎?杭州有個施救者就被起訴過,最后雖然贏了官司,可過程夠惡心人的。
這次事件里,盤老師事后坦言,要是早知道會被罵成這樣,可能真不敢救了。這話聽著就讓人心寒——好人難做,壞人一張嘴,社會信任就這么一點點被啃沒了。
急救知識的普及,真該從娃娃抓起。山東這幾年搞自救互救培訓,居民急救素養直接飆到60%以上,效果顯著。遼寧也在推,高中軍訓必修急救課,甚至考慮把心肺復蘇納入中考。這些才是正事,比在網上瞎嗶嗶強多了。
說到底,在生死面前,任何矯情都是對生命的褻瀆。今天你嫌施救者手放得不對,明天你倒地了,可能連個敢伸手的人都沒有。
雖說做任何事都是要付出代價的,但希望做好事不用付出代價,救人的手不該被指責,無知的聲音才該閉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