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婕莉最近怕是把“時間管理”玩到了極致。白天在杭州國際學校給孩子們上英語課,被家長夸“優秀得不像豪門女”;晚上轉身就成了法庭上的“原告”,和哥哥弟弟一起追討18億信托資產。
這種 “白天教書育人,晚上追討家產”的雙面人生,比她爹宗慶后的 “低調人設”還能裝,網友看得直樂:“這哪是老師,是《演員的自我修養》課代表吧?”
浙江IP家長的那篇《中國首富之女是我兒子老師》,簡直是宗婕莉的 “公關滿分作文”。
文中把她夸得天花亂墜:“氣質出眾”“心理學專業超厲害”“不在娃哈哈上班,專心當園丁”,連上課的照片都曬了出來——雖然打了馬賽克,但條紋背心配白褲子的造型,確實比宗馥莉的西裝革履接地氣多了。
可網友的眼睛比顯微鏡還尖。這篇帖子偏偏在 “三兄妹告姐姐” 的節骨眼冒出來,時機卡得比宗慶后當年布局信托還準。
有人吐槽:“早不夸晚不夸,一打官司就夸,這家長怕不是杜建英請來的水軍?”
更有人扒出家長畢業于香港都會大學,賬號里全是環球旅游照,哪像普通家長,分明是 “帶資進組” 的高端玩家。
最諷刺的是家長的 “靈魂質問”:“宗老當年把分紅放香港保單里,不就沒這場官司了?”這話看似替宗慶后惋惜,實則暗戳戳說宗馥莉“不會管錢”。
有律師調侃:“這哪是夸老師,是給法庭遞證據呢——你看我家婕莉多懂事,不像她姐就知道守著錢。”
宗婕莉的人設反差,比娃哈哈的產品線還豐富。
按港媒的說法,她是 “見不得光的私生女”;在家長嘴里,她是 “放棄億萬家產的園丁”;到了法庭上,她又成了“追討合法權益的原告”。這切換速度,連川劇變臉大師都得喊聲 “祖師爺”。
網友翻出她的履歷更有意思:美國文理學校心理學專業畢業,放著娃哈哈的股份不繼承,跑到杭州國際學校當老師。這操作和她哥宗繼昌“康奈爾畢業進娃哈哈”形成鮮明對比,一個往家族企業鉆,一個往體制外跳。
有人猜:“這是杜建英的計謀,讓女兒走‘親民路線’賺同情分,兒子負責硬剛搶家產,分工明確。”
可課堂照片里的細節藏不住。她任教的國際學校,正是她媽杜建英創辦的娃哈哈雙語學校,說白了就是 “自家產業”。
有家長爆料:“這學校一年學費幾十萬,能進去的非富即貴,哪是普通老師能待的?” 這哪是 “放棄豪門生活”,分明是 “換個戰場當公主”。
宗婕莉這波“老師人設”,打得就是“輿論戰”。比起宗馥莉“關停18家分廠” 的狠辣,她靠著家長的彩虹屁,成功塑造出 “不爭不搶、專注教育” 的形象。
網友調侃:“這是把法庭當考場,先在微博上刷一波好感分,回頭法官看了都可能心軟。”
可這招也有破綻。她一邊說“不在娃哈哈任職”,一邊被曝 “經營跨境電商”,說白了還是沒離開家族生意;一邊被夸“低調”,一邊任由家長把自己送上熱搜,這 “低調” 比宗慶后穿布鞋還刻意。
有留學生吐槽:“我們在國際學校當老師,哪有家長天天發帖子夸?這分明是按劇本走的。”
更尷尬的是DNA鑒定這關。原告律師說宗慶后“晚年承認孩子存在”,可遺囑連家族成員簽字都沒有,程序跟 “三無產品” 似的。
現在宗婕莉忙著當 “優秀教師”,怕是沒心思管這些 —— 反正官司輸了也能分 1.29 億,贏了更能風光,何樂而不為?
宗婕莉的“雙面人生”,說到底是豪門子女的生存智慧。既能在國際學校當老師賺口碑,又能在法庭上告姐姐搶家產,哪邊都不耽誤。只是這戲演得太明顯,反而讓人覺得:“與其夸她優秀,不如看她能不能把18億信托贏到手。”
家長們的力挺也別太當真。今天能曬照片夸“好老師”,明天說不定就會因為 “學費漲價”罵翻天。宗婕莉要是真像他們說的那么 “淡泊名利”,就該退出官司專心教書,而不是一邊當園丁,一邊當原告。
最后靈魂拷問:你覺得宗婕莉是真心當老師,還是為官司鋪路?這波 “人設營銷” 能幫她贏官司嗎?來評論區聊聊,畢竟看豪門子女演戲,比看電視劇付費會員值多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