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臺上的年味,是廚師們用汗水熬出來的。別人家團圓飯剛上桌,后廚的師傅已經站了六個鐘頭。老張的圍裙能擰出水來,案板上的剁肉聲比春晚小品還熱鬧。
"師傅,三號桌加份水煮魚!""五號桌催菜了!"跑堂的嗓子都喊啞了。老張手里的炒勺顛得冒火星,心里卻惦記著八十歲老娘燉的臘排骨。手機在褲兜里震了七八回,不用看都知道是媳婦發的視頻——兒子正舉著春聯往門上貼呢。
這行當有個怪現象:越是逢年過節,灶王爺越愛跟廚師較勁。城西李記的老板去年春節搞創新,給后廚放了兩天假,結果初五開門就被老主顧罵得狗血淋頭。"你們家的佛跳墻咋變味了?""連八寶鴨都不會蒸了?"氣得老板連夜把退休的王師傅請回來救場。
新來的幫工小陳最怕過節。上次中秋切到手,血滴在月餅模子上,被領班罵得差點哭出來。"現在的小年輕啊,吃不得苦。"案板師傅老李叼著煙嘀咕,"我那會兒學廚,大年初一都在練蓑衣刀法。"可轉頭看見小陳在冰柜后頭偷抹眼淚,又塞給他兩個剛出鍋的蟹黃包。
預制菜風潮刮得猛,可老主顧的嘴刁著呢。城南宴賓樓的少東家不信邪,去年冬至全部改用料理包,結果被客人吃出塑料膜,賠出去三十桌酒席錢。第二天老師傅們集體請假,灶臺上冷清得能聽見老鼠打架。
有個段子在廚子圈里傳得歡實:情人節那天,西餐廳廚師長給老婆發紅包,備注"給最愛的女人",結果被老婆發現收款人是隔壁面包房老板娘——人家是來借黃油救急的。這笑話聽著心酸,后廚的兄弟都懂,那會兒正忙著給情侶們煎牛排,自己連泡面都吃不上嘴。
老師傅們心里明鏡似的。老周做了四十年淮揚菜,現在帶徒弟就像教瞎子繡花。"現在的孩子,刀都拿不穩就想玩分子料理。"他摸著被蒸汽燙變形的胳膊,"當年我師父說,灶臺前的年味是熬出來的,現在倒好,都想著用微波爐叮出來。"
有意思的是,有些網紅餐廳反其道而行。城北有家私房菜,老板每逢佳節必關店,門口貼著"廚子也要過年"。結果生意反而更火,預約排到三個月后。食客們都說:"能心疼廚子的老板,做菜肯定不差。"這道理,跟老話講的"餓死的廚子三百斤"一樣耐人尋味。
后廚的電子鐘跳到零點時,老張終于能蹲在消防通道里抽根煙。手機里十幾個未接來電,最新消息是兒子用壓歲錢給他買的電動按摩椅到貨了。煙霧繚繞里,他想起二十年前第一次掌勺年夜飯,把糖醋排骨燒成了炭,被師父罵得差點改行。如今師父的相片供在灶王爺旁邊,天天看著他顛勺。
洗碗阿姨說得實在:"咱這行啊,就像那砂鍋里的老湯,看著不起眼,離了它還真不成席。"新來的實習生偷偷在更衣室貼了張招聘啟事——某工廠食堂招人,朝九晚五有雙休。老張路過時瞅見了,順手給添了行字:"包吃住,節假日三薪。"
本新聞旨在引導公眾樹立正確價值觀,如發現內容有誤或涉及權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修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