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外媒7月15日報道的最新數據,三星還是全球手機市場的老大,以19%的市場份額衛冕,比去年還漲了3%。
如下圖所示,蘋果和小米雖然排名沒變,但銷量反而跌了2%;傳音與OPPO以9%的份額并列第四,同樣未能避免出貨量下降;而華為未進前五,其份額歸到others(其他)。
所以大家突然不愛換手機了嗎?
說實話,三星這次能穩住第一,真不是靠那些死貴的旗艦機,而是Galaxy A系列中端機賣爆了。
這玩意兒配置夠用,價格不貴(2000-3000元檔),在印度、東南亞這些地方特別吃香。
反觀蘋果,iPhone 16系列賣得再好也架不住價格太高;小米的紅米雖然性價比高,但在印度市場被三星壓著打。
所以這種 “一升多降” 的格局,打破了過去三年市場份額緩慢變動的常態,本質上是全球消費市場理性回歸的體現。
而從競爭態勢看,頭部陣營的分化正在加劇。
三星的增長受益于Galaxy A 系列的中端戰略,該系列本季度貢獻了超六成出貨量,在東南亞、拉美等新興市場表現突出。
售價200-400美元的 Galaxy A36、A56 等機型,憑借5000mAh長續航電池、IP67 防塵防水等實用配置,精準契合了中端用戶對 “性價比” 的核心訴求。
這種 “高端旗艦樹立技術標桿,中端產品保障市場規模” 的組合策略,讓三星在市場波動期具備了抗風險能力。
全球市場總出貨量1% 的收縮,看似幅度輕微,卻標志著連續六個季度增長態勢的終結。
從背后存在的驅動因素來看,一方面消費者換機周期已從2020年的28個月延長至36個月,手機作為耐用消費品的屬性進一步強化,存量市場的 “以舊換新” 需求釋放節奏明顯放緩;
另一方面,新興市場4G向5G的轉換紅利逐漸消退,而5G應用場景的規模化落地尚未形成足夠的換機驅動力,導致市場陷入短暫的需求斷層。
這與 Canalys 提出的 “消費者信心恢復過程中的謹慎態度” 判斷相印證,也與主要經濟體零售數據反映的消費降級趨勢一致。
對于三星的領先,還需關注其供應鏈與渠道管理。該品牌當前渠道庫存周期約45天,顯著低于行業平均的60天。
而對比來看,部分競爭對手因庫存壓力被迫采取降價促銷,反而進一步侵蝕了利潤空間。
從產業演進維度看,數據預示著智能手機市場正從 “增量擴張” 轉向 “存量深耕”。三星的案例證明,中端市場仍是出貨量的基石,而高端機型則決定品牌利潤。
因此,手機廠商必須同時在技術創新、成本控制和渠道策略上尋求平衡。2025年下半年的競爭將更加殘酷。
比如蘋果的AI戰略能否提振銷量?小米能否在印度市場重拾增長?傳音能否突破中高端?這些問題將決定未來格局。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單純依賴硬件堆砌的時代已經結束,生態整合與用戶體驗才是真正的護城河。
判斷來看,這種結構性調整將持續12-18個月,最終推動行業從 “規模優先” 轉向 “價值優先”,而那些具備全價位段產品布局、全球化供應鏈韌性的企業,將在新一輪競爭中占據主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