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的國內汽車賽道,是典型的群雄逐鹿。
80多家車企,將近4000款車型在同一口鍋里搶飯吃,簡直比養雞場里的白羽雞還擁擠。
當短視的車企還在互相拉踩,有些聰明的老板已經意識到:
只有強強聯手,才能殺死比賽。
雷軍和王傳福,這兩個在國內車圈淋過雨的人,同時向對方伸出了傘。
01
近日,在雷軍的陪同下,王傳福參觀了小米汽車工廠。
網傳視頻中,雷軍親自充當講解員,為王傳福介紹小米工廠的情況。兩人臉上都帶著笑意,似乎相談甚歡。
這兩個都在國內車圈遭受過“排擠”的人,此時走在了一起,不知其他友商看了是什么感受。
今年5月,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拋出了“車圈恒大論”,表示“現在汽車產業里的恒大已經存在,只不過沒爆而已”。
魏建軍口中的“車圈恒大”,也被外界普遍解讀為比亞迪。
到了6月6日,比亞迪品牌及公管處總經理李云飛在中國汽車重慶論壇上直斥國內有些車企“又蠢又壞”,喜歡陰陽、拉踩友商。
次日吉利高級副總裁楊學良則反問拋出“拉踩論”的比亞迪,算不算賊喊捉賊?
同在5月,在“2025未來汽車先行者大會”上,余承東公開炮轟“有的車廠”按華為的標準一臺車都不能發貨。
“從其他行業來的這個公司,只做了一款車就賣爆了。”
“雖然它的產品可能不是那么好,但賣得很爆。”
“無論它的質量,甚至它的智駕能力都很……”
在余承東看來,這家車廠質量難言卻能賣爆的原因,是其強大的品牌和流量能力。如今的海量發貨,讓他看完之后“一身冷汗”。
雖然余承東沒有明說車廠的名字,但所有的信息都指向了小米汽車。
甚至就連眼下雷軍的“身邊人”王傳福,幾年前都不看好小米汽車。
2021年6月的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上,王傳福就表示新能源車是風口,市場大、成長快,于是大家都一擁而上闖進來。但新生事物有很多路線,萬一路線歪了,就可能賠錢賠時間。
彼時正處于小米造車的關鍵攻關階段,王傳福還特意拿雷軍舉了例:“比如雷總1000億造車,關鍵是浪費你三年時間,這三年時間要值多少錢?拿錢是買不到的。”
02
當然,沒過幾天王傳福就又出來澄清,稱所謂勸雷軍別造車是誤讀。
想來也是,誰都有可能不看好小米汽車,唯獨王傳福沒有理由不看好。
因為在此之前王傳福跟雷軍就已經打了多年交道,他很清楚小米有多能打。
至少從2019年起,比亞迪就成為了小米手機的代工伙伴,為彼時的小米新款旗艦機小米9解決了“供貨荒”。
在雷軍宣布造車后,比亞迪跟小米的合作很快又從手機延伸到了汽車,成為小米汽車電池的供貨商之一。
去年3月小米SU7正式發布,部分車型搭載的就是比亞迪的弗迪刀片電池。
正因為小米與比亞迪有著長期合作,因此這次雷軍陪同王傳福參觀小米工廠也并非兩人首次深入互動。
去年的北京車展期間,雷軍就出現在比亞迪旗下的方程豹品牌展臺,當著王傳福的面夸豹5“絕對是性能天花板的爆款車型”。
王傳福也投桃報李,次日專門來到小米汽車展臺,在雷軍的陪同下參觀了小米SU7。
可以說,王傳福是親眼見證了小米手機是如何成為智能手機市場的一方豪強,小米汽車是如何從無到有成為國內車市新星的。
更何況,王傳福很可能還從雷軍身上看到了當年的自己。
2003年,比亞迪收購陜西秦川汽車77%股權,從而獲得汽車生產資質,正式進軍整車制造。
彼時王傳福喊出“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干”的口號,彰顯了轉型決心。
但此前的比亞迪還只是一個電池制造商,驟然轉型整車制造自然遭受了圈內圈外的諸多質疑,“技術不成熟”“資不抵債”等傳言滿天飛。
但王傳福堅持了下來。不僅堅持下來,還帶著比亞迪成為如今國內汽車市場的銷冠。
這與如今的小米汽車何其相似?
03
所以,其實所有人都知道王傳福和雷軍之間是惺惺相惜,比亞迪和小米還會有更深入的合作。
所以,這次雷軍陪同王傳福參觀小米工廠才會得到如此關注。
要知道比亞迪和小米,一個是國內汽車市場當之無愧的銷量霸主,至少三年內沒有被超越的可能;一個是當下車圈風頭無兩的超級新星,創下了一個又一個銷售紀錄。
在國內汽車賽道殺得刺刀見紅的當下,兩者的進一步聯手,很可能會直接殺死比賽。
那么,王傳福和雷軍可能會攜手干些什么呢?
對小米來說,一方面比亞迪可以幫助解決產能不足的當務之急。
隨著小米YU7的爆單,小米汽車的產能不足問題再一次被擺上臺面,成為制約小米的一大攔路虎。
而比亞迪在產能爬坡方面可謂經驗十足,比亞迪深圳工廠甚至有著“30秒下線一輛車”的驚人效率。即便比亞迪不會直接代工小米汽車的生產,但就算只是在經驗上給予一些指導,也能讓雷軍受益匪淺。
另一方面,是電池上的進一步合作。
作為新能源汽車的心臟,電池的安全性和成本直接決定了產品的競爭力,尤其對小米這樣主打性價比的企業來說,更優秀的電池安全性和成本控制直接影響著市場競爭力。
此外,以雷軍的“野心”,肯定不會止步于國內市場這一方天地。而比亞迪在出海方面優勢明顯,已經在海外汽車市場積累豐富的經驗和資源。
如果小米汽車想要出海,比亞迪無疑是一個不錯的領路人。
對比亞迪來說,小米的品牌影響力和智能生態系統則是其夢寐以求的東西。
比亞迪的銷量高則高矣,但在用戶眼里,比亞迪的很多車型還帶著典型的“網約車”標簽,進而導致整個品牌高端化受阻。
想要擺脫這個外界印象,比亞迪有很多東西可以從小米身上學。
在智能生態系統上,小米的“人車家”完美閉環更是讓比亞迪望其項背的。如何打造屬于自己的智能生態系統完整閉環,比亞迪還要向小米取更多的經。
有人淋過了,就見不得別人打傘。有人淋過雨,依然選擇將傘伸向對方。
雷軍和王傳福顯然屬于后者。
在其他友商還在拉踩營銷、大打價格戰時,兩個被排擠的人走到了一起,隨時準備殺死比賽。
(本文圖片均源自網絡,如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
看到這里,就點個關注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